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11531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从哲学视角看中国高铁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哲学视角看中国高铁建设: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可知,事物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我们要正视困难与矛盾,积极改进管理、升级设备,促进中国高速铁路事业健康、快速、长效发展。 关键词:高铁;问题;发展历程;前景 B 近年来,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对待国外先进高铁技术、设备的问题上,中国立足本国现实国情,博采众家之长,消化吸收外国高铁先进技术,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基础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本国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了由追赶者向领跑者的跨
2、越。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引发了我许多哲学思考。 一、高速铁路 (一)高速铁路在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中叶,世界高速铁路建设掀起了新一轮高潮,中国紧跟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步伐,运用后发优势,博采众家之长,坚持原始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系统掌握了高速铁路成套技术,走在了世界高速铁路建设前列。回顾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历程,自2003年开始,中国立足本国国情,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
3、快发展的全局出发,制订了中国铁路建设的长期目标,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二、高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当中,一说到“问题”二字,就有人紧皱眉头。常常把“问题”与“失败”、“负面”等词语等同看待。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如何正确对待才是关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矛盾的观点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矛盾和矛盾双方的地位上看,又区分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这也就是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在高铁发展这个事件中
4、,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是这个矛盾体的主要矛盾,在高铁发展过程中起支配地位。然而,问题必然存在,不过居于次要地位,是这个矛盾体中的次要矛盾。我们知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双方的力量是此消彼长的,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实际问题中,高铁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后寻找办法解决问题才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应有态度。否则,一味的逃避矛盾,忽视高铁建设、运营中存在的漏洞,就会使次要矛盾力量不断增强。按照这种态势发展下去,“问题”就会超越“成绩”成为这对矛盾体中的主要矛盾。只有直面矛盾,
5、解决矛盾才能维持好矛盾体的整体态势,促进高铁的健康发展。 1.建设速度过快 铁路建设应注重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铁路发展速度应该与我国国情相匹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本按照国家制定的《中长期铁路X规划》,在未来五年内,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将一直维持大规模投入,投资额将达到每年7000亿元,五年共计3.5万亿元。[1]高速铁路建设速度如此之快,投资如此巨大,能否与中国当前的经济承载力相适应引起了外界的纷纷质疑。前几年高速铁路的建设速度一直非常快,高铁建设对于国家人民来说本来是一件喜事,但是铁路
6、建设是一项投资十分巨大的工程,要考虑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载力,可以适度超前,但是应该把握好“度”,以免过度超前,反而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总体步伐。马克思认为,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物质运动并非杂乱无章的。相反,他是有章可循,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2]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该遵循客观规律。否则都只会是盲动、蛮干,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运用到实际中,高铁建设过度超前,与经济发展规律不适应,高速建设背后必将留下安全
7、隐患,高铁建设最终也会受到阻碍。按照规律办事,就是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 2.局部地区出现了盲目建设 局部地区出现了盲目建设,违背了客观规律。具体体现在不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客观实际,有的地方的运输量只需要普通列车或者动车就可以解决,仍然一意孤行修高铁。我们知道高铁建设的生存环境只有两条法则:一是人口稠密和城市密集地区,而且生活水平较高,能够承受比较昂贵的票价和多点停靠,二是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基础地区,能够保证高速轮轨的施工
8、、运行与维修需要。通过这两条法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建高铁,昂贵的票价以及高铁建设本身的技术、设备需求已经决定了高铁建设的对象区域是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不考虑客观实际,盲目修建高铁,不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与当地百姓的经济能力无法适应。 三、从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看中国高铁发展前景 “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再次为“高铁”“动车”的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国内外社会各界人士通过X络媒体纷纷质疑官方调查的事故原因,X络上求真相的呼声越发高涨。[3]高铁在中国的发展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