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86865
大小: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9
《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生活数学化,让数学生活化青田县季宅乡中心学校陈万年13615782157[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关键词]:生活化好奇心创新探索规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而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以往的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2、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生活。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新大纲又进一步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全面素质。那么,如何把枯燥而脱离实际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呢
3、?从课堂教学着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一、挖掘生活素材让生活数学化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事实上,世界上每一个空间或每一段时间里都有数与形的存在。小学生虽然年龄很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充满数学因素的内容。如果能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利用,就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数学知识,进而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61、创设情境渗透数学知识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不知
4、不觉地熟悉了所要学习的知识背景,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也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如:教学三年级的“小统计”时,我采用了小猫钓鱼的故事情节。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积木代替鱼,一块积木表示一条鱼。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上才能看出谁搭得多,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的积木叠得最高,表示谁钓的鱼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的知识进行了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之前,我在教室前挂了一只大时钟,让学生利用
5、课间熟悉时钟;上新课前有意识地让学生读2分钟课文,口算1分钟,休息40秒钟等,使学生初步体会"时、分、秒"时间经过的长短。学习"24时记时法"前,有意识告诉学生:13时上课,16时放学等信息。这样安排,在新知教学时,使学生感到新知识既熟悉又新颖,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2、相似类比探索数学规律许多数学问题往往和生活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很难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其中的数学规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活动、相似类比,把经验提炼为数学知识,从而得出规律。如:在教“乘数是整数的小数乘法“一课
6、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小明到文具商店去买铅笔,每支价格是0.45元,买7支需要多少元?我先了解一下同学们是否去商店(超市)购买过物品,然后让学生当营业员,计算出购物的贷款:每支铅笔0.45元,买1支多少钱?买2支多少钱?买3支多少钱?4支呢?……第一步,结合生活经验,口算得数,0.45×1=0.45(元),0.45×2=0.90(元),0.45×3=1.35(元),0.45×65=2.25(元)。第二步,让学生观察:积中有几位小数,被乘数有几位小数;找出规律:被乘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第三步,想一想:为什么被乘
7、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呢?讲思路:0.45×7=45×7÷100,先看作整数来乘,被乘数扩大100倍,要得到原式的值,积就要缩小100倍。最后指导学生列竖式,总结计算法则。又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象。自然美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从四季节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我启发说:“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吗?”有的学生说:“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第二天又从东方升起……无穷无尽。”有的学生说:“每个星期,从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过
8、了星期日又是星期一、二、三……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我接着说:“那么,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请试算1÷3,14.2÷22。”在计算和讨论中,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循环现象,为“循环小数”的概念奠定了基础。,3、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