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际海运发展趋势及中国现阶段航运市场战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全球航运市场总体发展趋势 全球海运市场在经历了2001年周期性回落之后,于2002年、2003年开始回转,并在2004年达到新的顶峰。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国际航运市场显示出调整的趋势,这主要是根据国际经济和贸易形势,全球船舶运力、运量情况等因素来判断的。 从国际经济与贸易来看,2006年,支持世界经济增长的各种有利因素将不会发生大的逆转,世界经济将延续目前的平稳增长势头。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4.9%,07年为4.7%。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成长率估计将分别为9.5%和9.0%;目前,各航运企业都很
2、看重中国因素对全球海运市场的拉动。这些数据表明,国际贸易和主要推动力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将对国际航运的支撑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从2004年开始,新的造船订单在不断增加,而且日益趋向大吨位。目前世界各大船厂的新船订单已经排到2007年、2008年,按照造船周期,从2006年开始,将是新船交付的高峰。大量的造船订单极可能引发的可预计的新增运力增长,将有可能使未来几年内运力过剩,从而直接导致竞争加剧,运费下调。根据权威机构德鲁里的预计,2006年全球运力有望增长15.7%,而运量的增长幅度仅为9.7%.这些说明了未
3、来国际航运业将延续其调整性的发展阶段。 (二)各类航运市场发展趋势 1.集装箱运输市场2006年,全球集装箱船舶运力快速增长的趋势仍将继续。基于对世界经济、我国外贸形势,以及集装箱运力增长的分析,2006年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仍将基本维持供需两旺的局面,但运力的投入将快于运量的增长,供大于求的形势将在2006年加剧。据克拉克森统计,2006年将交付的船舶运力达133.2万TEU,相当于2005年年底船队规模的16.5%,预示着2006年的运力新增速度将较2005年更快。从订造船舶的运力结构上分析,超巴拿马型船将
4、占2006年交付总运力的51%,明显加重主干航线的压力,届时主干航线的供求形势将十分严峻。经济与贸易一直是航运的“发动机”。但运量与运力的供求关系变化也会影响明年的市场走势。从市场供求看,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2006年国际集装箱船队总运力将以更大的幅度增长,交付使用和投入国际贸易航线的新造集装箱船将达370艘,其运力总和为130万TEU,国际集装箱船队总运力增幅达15%。很显然,运力的增长大于运量的增长,不可能保持市场供求的平衡。2.油运市场国际油运市场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市场,它不仅对本身供求关系的变化做出反应,而
5、且对世界政治的变化、突发事件也会做出反应。国际油运市场趋向船舶大型化。根据克拉克森2000~2005年世界油船船队的统计,到2005年底,世界油船船队规模达到3759艘、3.21亿载重吨,分别比2000年同期增长10.75%、11.42%。同时近几年吨位增长快于艘数增长,说明世界油船吨位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再加上国际油运市场运力增长,国际油轮市场运价继续下跌。根据国际机构提供的有关数据统计分析,2006年全球油轮船队(万吨级以上)运力将增长7%。其中,VLCC增长4%,苏伊士型增长6%,阿芙拉型增长7%。在石油供
6、应方面,非欧佩克国家今年日产量会增加130万桶,增长2.6%;欧佩克的原油生产能力有望达到3300万桶,这可以缓解石油市场的紧张,但该组织明年的实际产量仍可能保持在每日3000万桶水平。综合上述分析预测,今年全球原油海运需求仍将保持小幅增长,增幅约在2%至3%。鉴于运力增长基本保持在7%水平,而运量增长可能在3%左右,2006年国际油轮运价将继续下跌。3.干散货运输市场接2004年的强势,2005年的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以高位起步,4月中旬出现大跌,到2005年底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报收于2407点。全年BDI平均
7、3371点,比2004年的4512点低1141点,预计2006年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平均值在2500点左右。预计2006年国际干散货海运总量增长3.4%,达到25.7亿t.三)世界航运业空间发展全球航运业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变革,其重心正在向东亚,尤其是向中国转移。据最新统计,世界上最大的20个集装箱公司中的13个是亚洲公司,而这13家公司又控制着全球总TEU运力的70%。根据《2005年海运回顾》在全球最重要的20个海运国家与地区中,亚洲有9个,占世界总载重吨位的37.7%。2004年,世界最大的20个集装箱码头中
8、,其中13个港口属于亚洲,(香港,新加坡港,上海港,深圳港,釜山港口位居世界前5名)。目前,亚洲地区的液态散货和干散货的海运量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亚洲地区经济和贸易的迅速发展,给亚洲海运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使亚洲海运业在全球的地位得到显著增强。这些数据表明全球航运重点正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中国因素已经成为国际航运市场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在全球航运重点东移的过程中,起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