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北师大)

“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北师大)

ID:40867588

大小:211.2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09

“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北师大)_第1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北师大)_第2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北师大)_第3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北师大)_第4页
“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北师大)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北师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垂直平分线1》西安市文景中学王素梅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设计思路说明

2、: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旧课,问题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方法是什么?让学生回忆知识点同时提醒他们,SSS可以直接用HL来判定全等。接下来是新知识的讲授环节,以任务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1.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利用课本习题的最后一题,使学生思考到点A,B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哪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2. 利用折纸的方法体会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并进行证明。使学生理解定理需要证明后才能使用,培养数学养成证明的习惯和严谨的数学思维。并规范书写。 巩固运用环节,给出相关习题,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合并认知,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同时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结尾,随机抽查同学提问关于本节课的认识,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本课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同时锻炼学生对于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布置课后作业,并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间隔性复习。教材分析这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是平面图形的基础,了解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之后,接着学习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感受垂直平分线和轴对称的联系,是进行进一步学习和证明的必要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增强证明意识和能力;2.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4、探索并证明判定定理,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和小组活动,理清学习的思路,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难点】逻辑推理的严谨和书写规范。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师:还记得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吗?生:SAS,ASA,AAS,SSS,HL提问、交流、补充,使学生了

5、解SSS可以直接用HL来判定,培养简洁的数学思维。二、课堂引入提出问题:A,B表示两个仓库,要在A,B一侧的河岸边建造一个码头,使它到两个仓库的距离相等,码头应建造在什么位置?预设:如果学生回答出这个问题,则用“同学们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你们的方案背后的数学原理是什么呢?我们来一起探讨吧。”引入;如果学生不能解决,就用“我们来一起看看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之后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三、新知识的交流和学习1.实践操作,体会性质。我们曾经利用折纸的办法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使用折纸的方法实践操作,二人组交流,直观

6、体会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为定理的证明做准备。学生自己结合图形,说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最后个别同学展示。2.性质的证明。师:这些性质是我们观察得到的,你能证明吗?学生活动:(1)作图,写出已知和求证并进行证明。(2)做完后六人组交流:书写规范、解题思路、注意事项和易错点。(3)六人组中选出一位最佳作业进行上传和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点评和精讲,强调几何语言的叙述和书写。并小结强化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解题思路。解法过程见课件,注意书写规范。3.小组活动:说出定理的逆命题并判断它的真假。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小组内可以互相讨论、帮助。选出最佳过程进行全

7、班展示。教师精讲,并进一步引导:有没有其他的辅助线做法?将它和等腰三角形结合,拓展学生思路。四、运用巩固1.已知线段AB(1)若CA=CB,问:过C点的直线是不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若不是,请找出反例.(2)若CA=CB,DA=DB,问过C和D两点的直线是不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什么?答:(1)过C点的直线不一定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反例:如图,CA=CB,但直线CD不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2)过C和D两点的直线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因为点C、点D到线段AB的两端点距离相等,它们一定都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知过C和D

8、两点的直线必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2:如图,若A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