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

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

ID:40800640

大小:20.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7

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_第1页
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_第2页
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_第3页
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_第4页
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唐玄宗是个毁誉交加的风流天子唐玄宗前前后后一共当了46年皇帝。在这46年中,他前期明智,后期昏聩基本已经成为历史的共识。唐玄宗统治中国四十多年,他的统治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元时期,一共二十九年。第二个阶段是天宝时期,一共十五年。在开元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形成了政治清明、物阜民殷的局面,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  进入天宝时期,步入晚年的唐玄宗开始懈怠朝政,把主要精力放在享乐上,而且花样百出,朝中大事基本上托付给了没有一点政治节操的宰相杨国忠,东北边事则交给了安史之乱的发动者—胡人将领安禄山。自己一头扎进了华清宫的温柔富贵乡,与杨

2、贵妃开始了神仙般享乐的日子。正因为他的怠惰和昏聩,使这个声名显赫的伟大帝国遭遇了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难—长达八年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让唐朝像坐过山车一般,一夜之间就从高高在上的繁华鼎盛,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他自己被迫禅位,事业灰溜溜地结束,同时,爱情的悲剧也提前上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香消玉殒,长恨至今,悲歌绕梁。是个极富生命力的皇帝。唐玄宗当政四十四年,竟然不给自己提前修陵寝。泰陵是在他逝世之后才匆匆开始修建,而且从动工到完成不足一年,所以卑小简陋至极。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他创造的时代是个不考虑死亡的时代,他本人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皇帝!早年,他

3、旺盛的精力施之于政治,于是,就有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开元盛世;中年以后,当他的政治热情如潮水一般退却时,旺盛的精力则施之于情爱,于是,又有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的爱情传奇。他追求完美,无论是政治之道,还是儿女柔情,总要轰轰烈烈,总要发挥到极致,这才不负其才,不虚此生!在这样的追求中,只有不能自已的生命热情,哪里还有死亡的位置呢!这种气概,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慷慨挥洒的盛唐气象!    然而,既然是一个无比鲜活的生命,那就会体现生命的自然规律。唐玄宗会变老,会倦怠,会改变追求的目标,也会转移生活的重心。早年,他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于是,观沧海,歌大风,能

4、文能武;中年以后,他功成名就,渴望享受生活,于是,赏名花,对妃子,亦醉亦仙。这样阶段性的生活安排本没有错—如果他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但是,他是皇帝,是专制时代的专制皇帝。这个角色需要他用权力意志控制一切,甚至控制自身。也许,清代的康熙皇帝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唐玄宗做不到。当他对情的追求胜过对道的追求时,他就由明变昏了。随之而来的是安史之乱,马嵬泣血。一个曾经让生命的力量臻于极致的皇帝,也最终耗尽生命,埋进泰陵的黄土。“倚天把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这样的生命比传说更美丽。唐玄宗最为突出的才华有哪些?开元天宝年间涌现如此众多的杰出人才,开元盛世取得如此辉煌灿烂的功

5、业,首先要归功于唐玄宗的领导才华。他既能审时度势,又有知人之明,这是盛世出现的重要保证。怎么叫审时度势、知人善任呢?玄宗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永远知道谁能帮他达到目的。临淄王时期,他要皇位,他知道,刘幽求、王琚这样的纵横家是最好的选择。开元初年,他要拨乱反正,让国家尽快走上正轨,这时候,他知道多谋善变的姚崇是最好的选择。政治规模基本确立了,他要守制度,立法度,这时候,他知道,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是最好的选择。再后来,国家已经安定繁荣的时候,他要文治,他知道一代文宗张说就是最好的选择。文治过度,朝廷腐败,全社会奢靡成风,这时候,他知道,清廉简朴,刻苦自励的李元纮、杜

6、暹就是最好的选择。国家长期快速发展,容易让人产生自满情绪,需要牛虻刺激一下的时候,韩休、张九龄这样的直肠子就是最好的选择。能够随时把握时代脉搏,再根据时代需要任命合格人选,这就是唐玄宗作为领袖有能耐的地方。唐玄宗还是一位非常有艺术才华的皇帝。中国古代从秦到清,几百个皇帝,其中当然不乏有为之士。但是,就像毛主席在词里讲的那样:“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大多数有为的皇帝都只具备政治才华。当然,皇帝之中也不乏才子,像南唐后主李煜填词,不是独步千古,号称“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吗?还有宋徽宗赵佶,那不是瘦金体的创始人,宫

7、廷画家的知己,号称书画双绝吗?可是,他们治国的本领又都太差了。谁能像唐玄宗那样又能治国,又多才多艺呢?他不仅能创造开元盛世,还能写诗、能作曲,能弹琵琶、能打羯鼓,骑马打猎,挥杆打球也不在话下。他设立梨园,亲自“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最终成为戏曲界遵奉的梨园鼻祖。唐玄宗也很有思想才华。他曾亲自为《孝经》、《老子》、《金刚经》作注。大家知道,〈孝经〉是儒家经典,〈老子〉是道家经典,〈金刚经〉是佛教经典,儒释道三家也正是当时中国最主流的思想体系。玄宗为什么要给这三部经典作注释?这就叫做三教并重,三教合流。这不正是中国后期思想领域发展的主旋律嘛!能认清思想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