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ID:40748421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7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_第1页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_第2页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_第3页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课题《分子和原子》。前面两个单元学习的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为本课题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课题是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将使学生初步建立原子和分子的微观概念,同时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了空气、氧气、水的组成等内容的学习,对于微观物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微观的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还是首次接触。学生的微观物质的想象力还有待进

2、一步培养,而这一节又是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等后继内容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的掌握很重要。我将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演示实验、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从宏观物质向微观物质过渡的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及其联系和区别:(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2、能力目标:(1)、学会从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2)、认识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具有知识迁移的能力,

3、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会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处理实验信息并得出结论;(4)、通过比喻、提问等方法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使学生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情感。四、教学重点:1、分子、原子的概念、性质及其区别和联系;2、应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3、学生分析、推理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五、教学难点:1、分子、原子的概念、性质及其区别和联系;2、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应用

4、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六、仪器药品:香水,石子,砂子,烧杯,量筒,品红,水,酚酞,氨水等。七、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演示实验→提问→讨论→学生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八、课时分配:2课时九、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见闻:  1)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2)路过化妆品店就闻到香味?  3)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演示实验3–1:品红的扩散: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同步加做加热水中品红)liuxue86.com  [过渡]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

5、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设想,用于解释以上现象。那么,他们的论断是否正确呢?  展示图片:教材P48图3-2、3-3  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二、[提问]分子有何特点呢?  1、(阅读)分子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活动与探究]做氨水的扩散实验  请同学们猜想:为什么A杯中的溶液很快变红了?而B杯中的溶液过很久才变红呢?  小结:氨水中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

6、不停地运动。  [提问]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怎样?能否举例子  3、通过电脑查找答案:①1000ml酒精与100ml水的混合,思考为什么混合后体积不为200ml呢?②一碗黄豆与一碗绿豆混合是否等于两碗?  小结:分子之间有间隔  思考题:用多媒体呈现  三、作业与练习:课后习题4、5、6。板书设计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和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二、分子的基本特征1、体积小,质量小;2、分子间有间隔;3、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或扩散);4、同种物质的分子相同。课后反思1、本节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题;2、本节通

7、过喷香水,砂子和石子的混合等补充实验,通过比喻、分析实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实现了从宏观物质向微观粒子的自然过渡;3、对于本课时涉及的三个实验,采取了让学生分组同时做的方法,既节约了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4、采取谈话式的小结方式,既让学生回顾了所学,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效果很好;5、本节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较高,组织教学时容易课堂失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