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考试重点

数学教学论考试重点

ID:40642372

大小:23.0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05

数学教学论考试重点_第1页
数学教学论考试重点_第2页
数学教学论考试重点_第3页
数学教学论考试重点_第4页
数学教学论考试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论考试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论Ch1绪论第一节数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数学教育的发展历史二、数学教学论的变迁佩斯泰罗琦《关于数学的直觉》数学教学法京师大学堂算学教授法刘开达《中学数学教学法》数学教学法1979年十三院校《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数学教材教法托斯利亚尔《数学教育学》数学教育学80到90年代学科教学论现在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新数学运动学习心理学的促进国际数学教育理论的发展1.居高临下来龙去脉2.建构主义直观函数严谨性与量力性结合3.通性通法4.函数的观点第二节数学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及意义一、性质:综合性科学性实践性发展性二、任务:1、研究数学教育现象2、揭示数学教育规律

2、三、意义p7:1、从数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上,明确学习研究数学教育科学的重要性和自觉性;2、从当前教育现状及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上,认识学习研究数学教育科学的迫切性和针对性;1、从数学教育学的特点与现状上,体会学习研究数学教育科学的长期性和艰难性。第三节数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数学课程论:课程设计者数学教学论:教师数学学习论:学生数学教育研究三角形的内部:教学内容、备课、教学活动、教学实验;外部:数学、教育学、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第三章第一节一、备课的目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只有备好课,才能

3、上好课。二、什么是备课:教师在上课前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总称为备课,它的基本环节是熟悉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情况、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确定教学目标要求、选择教学方法、制作教具和编写教案等。三、怎样备课:1备教材(课程标准和教材)2备教法(讲解法、实验法、讲练法、启发式)3备教案4备讲课四、备课的类型:1学期备课2单元备课3课时备课五、辅备课:备语言、备板书、节奏、反思六、备教材:1、精读教材,掌握精神实质;2、查阅资料,吸收教学经验;3、分析教材地位,明确教材作作用;4、确定三维目标;5、明确教学重难点;6、演算习题,精选习题。七、选题:针对

4、性(重点、难点、易错点)、层次性(由浅入深)、覆盖性、典型性(举一反三)。如何选题:1把握教材中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2、充分发挥“错误”的作用;3、确保题目的科学性;4、善于收集信息、更新题型。练习的作用:1、对教材的补充和完善;2、它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4、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八、备学生:1、学情的类型:生理、心理、学习特征及文化、社会、经济特征;2、了解学生的途径:课堂提问、练习、讨论、与个别学生交谈、看学生的作业。一、备教法:1、确定授课类型(概念、复习);2、制定教学流程;3

5、、选择教学方法(讲授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4、选择教学媒体。二、备教案:构成、课题、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书写方法:文字法、提纲法、卡片法。要求:条理清晰、教学时间、板书计划、过渡语言。三、备试讲、备语言(清楚、准确、连贯)、备板书、备节奏、备思维、备反思。第二节杜威五步法:暗示、问题、臆说、推理、试证一、情境创设1、情境:是指引起情感变化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2、数学情境: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具体地,产生数学概念,发现,提问,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背景,基础,前提和条件的总称。3、情境教学:运用具体的活动场景或提

6、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4、教学情境:利用场所景象、教室、境况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解决学生中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践与理论、新知与旧知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是师生互动的载体。5、情境创设的目的:激情、趣、动(手、脑、眼)、思(激发思考)。6、情境创设的原则:目的性、趣味性、合理性、启发性二、情境创设的类型1、根据信息获取的方式:直观情境(眼)、问题情境(让学生一步步解决)、操作情境(手)、对话情境(创设一系列问题。)2、按新旧知识关系来分:类比情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引出新课)、归纳情境(公式、法则、

7、定律)、转折情境(乘方到开方、指数到对数)、递进情境(乘法到乘方、一次到二次)、因果情境(门被锁上直线与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抽象情境(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文字语言抽象出来)3、按情境表现形式:故事情境、无情境、悬念、、旧知、、实验、、生活、、游戏、、数学、、竞赛、、第三节课堂提问设计布鲁纳目标分类学: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一、定义:课堂提问是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的启发下,由教师或学生把疑问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一、意义: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输出信息并反对反馈的桥梁、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吸引学生注意力、

8、激发学生兴趣二、类型:1、按知识理解水平:知识水平的提问、领会水平的提问、运用、、分析、、综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