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637229
大小:4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5
《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与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与评析设计鹤壁市湘江小学张燕芳(个人简介:2003年参加工作,在2009年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说课和优质课均获一等奖,在2009年市优质课中荣获一等奖,所研究“十五”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荣获省二等奖,多篇论文获省市奖项。通讯地址:鹤壁市湘江小学。手机:15939202088)评析鹤壁市教育局教研室程翠萍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回收废电池》第一课时-----书第55、5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解决
2、简单实际问题。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习惯。过程和方法:经历“估一估”“算一算”“试一试”“说一说”的过程,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并掌握其算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教材分析:《回收废电池》是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不进位加法和不连续进位加法。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本课时将为多位数加法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倡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创设了与生活贴近的“回收废电池”的情境,通过“估一估”“拨一拨”“算一算”“试一试”等
3、环节把三位数加法算法的得出和问题的解决融合在一起。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的加法,三位数加法和两位数加法的算理很像,学生凭着原有知识完全有能力迁移过来。根据两位数加法的计算经验来看,三位数加法这个看起来不学就会的知识学生计算时应该不会那么尽如人意,出错率会蛮高的。根据以前的经验推测学生大致会出以下几种错误:当两个加数位数不一样时容易照不齐位,满十不进一,进一漏加一等等。主要是对于“相同数位照齐”和“满十进一”的算理如蜻蜓点水似的印象不深,所以三位数加法仍然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决不可简单处理。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发
4、挥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法计算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知识经验,自主的探究学习,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我们鹤壁市立项研究的国家级课题“三勤四环节”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满十进一”的算理。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关于废电池的危害的内容,多媒体课件、计数器等。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鹤壁市立项研究的国家级课题)教学流程: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主要运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创新
5、教学模式.“定向·诱导”从学生熟悉的“回收废电池”的情境诱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要学什么。“自学·探究”环节由扶到放,先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逐步解决“估”“算”“验证”三个步骤,这三个环节使学生经历了从估算到精确计算的过程,有层次性。再放手让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根据自学提纲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这时我要求自己做到“三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我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我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我不教,以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注重呈现算法多样化和进行最优化。“讨论·
6、解疑”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真正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反馈·总结”不仅巩固知识,通过总结,沟通两位数和三位数以及多位数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能学一当十、举一反三。这四个环节相辅相成,都是在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中进行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脑、口、手活动的载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是实现学习目标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具体如下:课前激趣:让小导游给老师介绍巩义的旅游景区,老师让学生欣赏优美的“淇河图片”时突然出现废电池,让学生讨论其危害(师生课前共同搜集关于废电池的危害的内容)。(评析: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难免和老师生
7、疏,上课时学生可能会异于平常的表现,显得胆怯。课前师生彼此介绍自己熟悉的旅游景区,成为沟通彼此心灵的桥梁,又给学生渗透“环保教育”,真是一举两得!)上课:一、定向·诱导(一)诱导1、创设“回收废电池”的情境(课件出示主题图)。2、从统计表中获取数学信息。3、提出数学问题。4、先研究“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的问题(板书)。5、让学生列式!揭示主要学习内容“三位数的加法”(板书“三位数的加法”)。(二)定向(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法)。(评析:“回收废电池”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数学问题并非凭空捏造、遥不可及,而是活
8、生生地存在于我们身边,形成积极地情感体验,让孩子自己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学习目标明确、简洁、可行。)二、自学·探究1、引导学生探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