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631961
大小:92.32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8-05
《学习任务群专题教学案例展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习任务群专题教学案例展示20171205潍坊一中专题教学是落实任务群教学的有效途径专题教学的要求1.要具有“任务”意识,增强“整体”意识,提高“统筹”能力。2.要有效组织材料,设置情景,设计任务,组织实施。3.专题设计要有真实的问题情境、鲜明的语文特色,要体现语文知识、语文与语文素养的融合。4.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体。教师要精心组织“探究”(Explore)、“表达”(Express)、“交流”(Exchange)活动(“3E活动”)。一、文言小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①“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表现的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你能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二、语言梳理与探究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1.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3.(华)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华佗传》)4.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5.孔子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孔子世家》)6.天宝中,
3、益州士曹柳某妻李氏,容色绝代。(《许老翁》)(1):请解释上述材料中加横线字“绝”的词义,这些意义可以归纳为几个义项?并简单说明你归纳的理由。(2):“绝“字这些义项之间有关系吗?如果有,说明它们的相关处在什么地方。(3):“断绝”“继续”“缠绕”“缔结”“编纂"这些动词,“纲纪”“经纬"“纤维”这些名词,“红”“紫”“绿”这些颜色词,都带“纟"部,说明它们较早的意义都与古人的哪一个生活领域有关?你能从这些词里想象这个领域的生活情境吗?写一篇短文把你的想象描写出来。三、主题阅读例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3道题。(阅读材料共三
4、篇。内容都是“最后一课"。第一篇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共848字。第二篇选自郑振铎的《蛰居散记》,有删节,共1355字。第三篇是都德的《最后一课》)1.假如三篇文章中的老师齐聚演播厅,你作为主持人对他们进行集体访谈。请列出访谈提纲。2.三作品都写了“最后一课"的情景,有许多描写学生或教师的文字。请你选取“学生”或“教师”的角度,比较三篇作品。指出哪些描写令你难以忘怀,并简要阐述这些描写令你难忘的理由。3.第一篇“最后一课”中瑞宣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在《四世同堂》中,还有哪些情节体现了这一性格特点?请叙述相关情节。三、“东坡突
5、围”主题学习【课时安排】共7课时,《赤壁赋》2课时,《后赤壁赋》1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1课时,主题拓展阅读1课时,单元活动1课时,单元评价1课时。【教学过程】1.文本探究《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见单课学案)2.拓展阅读《卜算子》《定风波》《苏东坡突围》《来生嫁给苏东坡》《“淡”才是人生最深的味》《诗人的执着和超脱》《苏轼与佛印的故事》《苏轼的朋友圈》《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苏东坡——吃货!》《东坡的朋友圈定位》3.单元活动一:读东坡二:写东坡三:谈东坡【整本阅读推荐】林语堂《苏东坡传》康震《康震评说苏东坡》纪
6、录片《苏东坡》四、《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例1.画出苏东坡的“人生地图”。要求:在相关地点标明重大事件或著名作品。2.为苏东坡纪念馆选址并陈述理由。要求:通过对比分析突出选址的必然性性。3.为苏东坡纪念馆撰写对联。要求:从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概括。4.为苏东坡纪念馆展厅撰写前言和寄语。要求:前言侧重客观评价,寄语侧重时代意义。五、《谈美书简》整本书阅读例1.梳理13封信内容,把握美学理论。制作并展示电子板报,分享阅读成果。2.撰写辩论稿,组织小型辩论会。辩题:正方——美是客观存在,反方——美是主观感受。3.我当美学家,给
7、朱光潜先生的美学理论换例子。六、陶渊明专题学习(王岱)专题一:读其诗文,想见其为人精读:1.五柳先生传2.归去来兮辞》泛读:1.归园田居(五首)2.饮酒二十首(选三首)3.咏贫士其二4.咏荆轲5.杂诗八首(选其二)6.读山海经思考与练习:1.在《归去来兮辞》中有“违己交病”“世与我而相违”陶诗中有很多“违”字,请找出3例,对这个字做一点探究。2.思考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3.自画像中的陶渊明给你怎样的印象(注意所得结论的规范表述)4.读陶渊明诗文,请谈一谈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色。专题二读众人眼中的陶渊明,思考其为人阅读:1.萧
8、统2.王维3.苏轼4.朱光潜5.鲁迅思考与练习:1.萧统笔下的陶渊明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注意得出结论的规范表述)2.陶渊明当初不愿意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一次腰,弃了官,以至于晚年因饥饿,屡次忍惭行乞。同一个行为,在苏轼那里得到了哀怜和理解,在王维那里却遭到了非议和责难;你怎么看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