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

ID:40586892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4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_第1页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_第2页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7、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周春艳教学目标1、区分文中所举例子中的“具体介绍”和“简单列举”的不同介绍方法,体会两法结合,详略得当。2、重点研读课文重点部分第三、四、五自然段,了解三个自然段都是按照“现象——原理——创造”这样的结构来介绍的,并能明确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3、仿照课文的第四小节,介绍一种仿生事物改进的过程。教学重难点:目标2、3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体裁入手,明详略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7课——读题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人类的老师是谁?(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3、课文的最后一个

2、自然段总结概括了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齐读。3、在体裁上,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仿生学这一门有趣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为我们列举了哪些例子呢?你能用大屏幕上的句式来说一说吗?4、出示并交流:人类从_______得到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了向我们介绍清楚人类的老师,原来作者举了这么多的例子啊!请大家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些例子中哪些作者是具体介绍的?哪些是简单介绍的呢?交流:详细介绍:发明和改进飞机、提高

3、轮船速度的、设计薄壳结构建筑物的例子(师边引边板贴:蜻蜓等、鲸、鸡蛋)简单列举:发明潜水艇、造出会跳跃的越野汽车和外壳坚硬的坦克的例子6、小结:你看,作者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把具体介绍和简单列举的两种不同介绍方法结合了起来,有详有略,向我们介绍了人类的老师。7、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的这三个例子。二、飞机引路,探究段落结构,学会复述1、你们对飞机这种庞然大物感兴趣吗?(感兴趣)就在前不久的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的第三小节,去看看

4、飞机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又是怎么改进了的。2、分不同颜色出示第三小节内容,老师已经将这这一小节分成了两部分,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一小节,谁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能找出这两段话有什么不同的?3、交流:前面介绍了飞机的发明,略写;后面介绍了飞机的改进,详写。4、小结:原来,这一小节作者先简单地为我们飞机发明的过程,接着花了大量笔墨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飞机性能改进的过程。5、下面,就让我们重点来学习后面这部分详细介绍的内容。出示(分三部分出示)老师已经帮大家把这部分内容分成了三部分,仔细地读一读,看看这部分内容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

5、,最后写了什么呢?6、交流,学生只能根据书上内容进行概括,师引导,这就是飞机发明出来后出现的问题(板贴:现象),后面说的时候老师可以说你能不能像老师一样把这部分内容概括成四个字呢?(接着板贴“原理、创造”)7、小结:瞧,这一部分为我们介绍了飞机性能的改进,先写了出现的现象,再研究原理,最后写了根据研究进行发明创造。7、飞机发明出来后,人类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请女生来读读第一部分的内容。8、交流:生无法说到,师引导你能不能概括成一个简单的词呢?(机毁人亡)9、看,我们用一个关键词就把发现的现象找了出来。那么接下来

6、,科学家根据发现的现象,又研究了什么原理呢?(聚焦到一个词厚斑点防止颤抖)10、科学家研究了蜻蜓身上的厚斑点后,进行了什么发明创造啊?(优良性能)11、小结方法:这一部分内容按照“现象——原理——创造”的结构为我们清楚地介绍了飞机改进的过程,同时我们也找到了一些关键词来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三、学以致用,复述第四、第五小节1、下面就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一下课文的第四、第五两个小节吧。2、出示小组学习单:1、默读第四、五小节,请你按照“现象——原理——创造”给这两小节分层。2、人们发现了什么现象?又是研究了什么原理

7、?最后进行了哪些发明创造?请找找关键词填写下表。3小组汇报交流:轮船建筑物现象开不快捏不碎原理“流线体”阻力小“薄壳结构”均匀分散压力创造提高速度轻便又省料四、读写结合,仿写1、瞧,这三个详细介绍的例子作者都采用了相同的结构来写的“现象——原理——创造”,那么作者是如何把这三部分内容很好地连接起来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四小节。2、出示第四小节。请大家发现以下,在连接现象和原理的时候,用了哪一句话连接的?(指生答)这里用了一句反问句,红显“这是什么原因呢?”读读体会一下,用这句话连接给你什么感觉?有什么好处呢?(发现的现

8、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会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样的,你觉得这里还可以用什么句子呀?(这是为什么呀?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呀?……)一个反问句让现象很好地过渡到了原理的部分。同样的,在连接原理和创造两部分的时候作者也用了一个词,红显“后来”,能够表达相同意思的词,这里还能用“现在、此后、之后、……”3、接下来,我们就来学着课文的第四小节一样来试着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