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75三角形的内角和

七年级下册75三角形的内角和

ID:40576243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4

七年级下册75三角形的内角和_第1页
七年级下册75三角形的内角和_第2页
七年级下册75三角形的内角和_第3页
七年级下册75三角形的内角和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75三角形的内角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下册7.5三角形的内角和(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选自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第一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揭示了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数量关系,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多边形内角和》及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此外,“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知道了,用拼图的方法得到的,本节要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说明它,说理中引入了辅助线,这些都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也是几何问题代数化的体现。(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并能进行

2、简单应用;体会方程的思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2.数学思考:通过拼图实践、合作探索、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大胆猜想、动手实践等能力。3.解决问题:会用三角形内角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数学,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通过添置辅助线教学,渗透美的思想和方法教育。(三)重难点的确立:1.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结论的探究与应用。2.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二、学情分析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能力自己动手,他们乐于

3、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具有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他们渴望体验成功感和自豪感。因而老师有必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同时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与可扩展性。三、教法、学法(一)教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呈现更直观的形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高课堂效率。(二)学法通过学生分组拼图得出结论,小组分析寻求说理思路,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通过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四、教

4、学过程1、创设情境回忆小学学过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以及探讨方法。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BCD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0。在小学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呢?设计目的:以小学的储备知识引入课题,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授新知探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①剪下∠A,按图(2)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图2②把(1)和(2)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如果把上面移动的角在图上进行转移,由图1你能想到证明三角

5、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方法吗?已知△ABC,求证:∠A+∠B+∠C=1800。证明一过点C作CM∥AB,则∠A=∠ACM,∠B=∠DCM,又∠ACB+∠ACM+∠DCM=1800∴∠A+∠B+∠ACB=1800。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由图2、图3你还能想到什么证明方法?请说说证明过程。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揭示三角形外角及其性质在△ABC中,若延长BC至D,则∠ACD是什么角?这个角与△ABC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ACD叫做△ABC的外角。也就是,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共有几个?共有六个。注意:每个顶点

6、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研究与三角形外角有关的问题时,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如下图,三角形的外角∠ACD与相邻的内角∠ACB是邻补角,那与另外两个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这是我们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画的辅助线,你能就此图说明∠ACD与∠A、∠B的关系吗?∵CE∥AB,∴∠A=∠1,∠B=∠2又∠ACD=∠1+∠2∴∠ACD=∠A+∠B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个结论吗?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设计目的:通过添置辅助线教学,渗透美的思想和方法教育,突破本节的难点,了解辅助线也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在说理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多种拼图方法。同时让学生上板分析说理过程是为

7、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多种思路的分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3、应用探究例1在△ABC中,  (1)∠C=90º,∠B=30º,则∠A=_______;  (2)∠A=100º,∠B=∠C,则∠B=_______;  (3)∠B=30º,∠C=2∠A,则∠C=_______;  (4)∠A:∠B:∠C=2:3:4,则∠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问题:上面练习(1)中的△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