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几种异化表现及其纠偏策略

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几种异化表现及其纠偏策略

ID:40567516

大小:345.31 K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8-04

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几种异化表现及其纠偏策略_第1页
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几种异化表现及其纠偏策略_第2页
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几种异化表现及其纠偏策略_第3页
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几种异化表现及其纠偏策略_第4页
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几种异化表现及其纠偏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几种异化表现及其纠偏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几种异化表现及其纠偏策略交流、探讨、提升主要讲两个问题一、历史教学中的几种异化现象及原因(一)历史教学的娱乐化(二)历史教学的政治化(三)历史教学的学术化(四)历史教学的简单化(五)造成历史课堂教学异化的原因二、纠正历史教学异化问题的基本策略一、历史教学中的几种异化现象及原因(一)历史教学的娱乐化课例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曾经听过这样一堂历史课,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了该课的课题,然后说:这一节课有四部分内容,我们班有四个同学事先分别进行了准备,下面就欢迎这四位小老师上台来为我们讲授。随后,教师就提名请四个学生先后走到讲台上,

2、分别介绍有关的内容。台上的学生讲得很尽力,虽然有些拘谨,说话也难免有点背书或朗诵的腔调,但台下的其他同学还是乐呵呵地报以掌声。待学生讲完后,教师对他们给予了夸奖和鼓励,这节课就结束了。显然,这位教师是想摸索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变由教师主宰讲台的状况,以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理念。应该说,这种在实践中进行探索的精神是好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就要这样来上吗?打个比方吧,讲台就像是一个舞台,过去,这个舞台是为老师搭建的,老师是这舞台上的主角,而学生只是台下默默观看的观众。现在,这种演出方式受到了批判,需要改变,因而就有人认为,学生应该是舞台的主角(注;杜威提倡的

3、“儿童中心说”)。这样,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置换,老师不能是主角了。那老师又是什么呢?像上面的课例中,老师的主要作用很像是一名场记。叶教授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这种领导者、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是不应该被削弱的。当然,教师的角色有时会有一些转换,如果还用舞台与演出作比喻的话,教师可以说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有时也可以是观众,甚至是场记,总之是多重角色。但是,角色的转换毕竟是临时的,若是简单地将教师由演员变为场记,并固定下来,那就是角色的错位了。课例二:陈素红老师听课随记——消失了的历史味陈老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上课的老师是一重点

4、中学的年轻的女教师,课题是《新文化运动》,看得出这位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教学设计上也颇费了一番心思,她把整节课的流程设计成一次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的参观活动,通过多媒体制作了虚拟的展厅,从“大门”进去后依次是六个展厅,然后带领学生一一“参观”:展厅一:(人物篇)在这一展厅,老师呈现了大量的人物图片,让学生一一辨认,包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等,其中有一张图片是照片,名为《北大钟声》,画面中有众多的北大名教授,老师花了一些时间让同学们一一辨认,这些学生还蛮厉害的,居然也基本能够一一辨认出来,画面中前排显著位置有一马褂长辫人物,同学们不

5、认识,老师说:“同学们看这个人,穿着大红长袍马褂,留着长长的辫子,从他的装束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封建、保守的人,他就是辜鸿铭……【我的感受:“从他的装束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封建、保守的人,他就是辜鸿铭……”这话听着怎么有点不对头呢???展厅二是带领同学们参观《新青年》杂志,同时介绍与杂志有关的历史知识。展厅三是用一些史实来说明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这个版块教学我觉得不错,有“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味道】展厅四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选用了参观参观毛泽东工作过的新闻纸阅览室和看一副当时的时政漫画《“三从四德”靠不住》来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展厅五是展示一副未

6、完成的对联,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对出下联和横批:上联:批判封建文化病灶,直指“孔家店”,奔走呼号,要驱散专制阴霾。下联:探索……良方,请进……,摇旗呐喊,为迎接……。横批:……老师给出的答案是:探索救国道路良方, 请进《新青年》,摇旗呐喊,为迎接民主曙光横批:思想解放同学们费了很大劲,积极性也蛮高的,但是好像只填对了《新青年》,后来老师就说了“标准答案”,然后学生齐读。最后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讨论“当代人们尊孔复兴国学,如何理解今天的尊孔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得出传统的儒家文化有“好的”“不好的”,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谈谈总体感受:这位老师整堂课课件制作优美

7、,以展厅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设计亦可谓精巧矣,只是让我觉得有点疑惑的是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发起?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的展开的,好像教师都没有交代,在缺乏历史大背景铺垫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一幅幅的图片,使得教学游离于特定的历史情境,有时甚至让人误认为这是在上语文课,历史课堂教学如何上出“浓浓的历史味”?这个问题看来我还得探索。怎样上出有历史感的历史课?课例三:(叶小兵听课随笔之七)一位教师在讲授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其中放映了一段希特勒阅兵的历史记录影片。这段影片足足播放了四分钟。课后,叶教授对任课教师说:这一段影视资料,虽然场面热

8、闹,传递的信息不过就是显示纳粹德国的嚣张,但却用去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