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506368
大小:22.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3
《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对比摘要:目的:对比开颅手术、锥颅穿刺手术应用于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脑出血患者接受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脑出血患者实施锥颅穿刺术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更优的临床总有效率,数据对比P<0.05,其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0%、对照组为71.40%。观察组脑出血患者手术、拔管以及住院等方面的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脑出血的治疗过程中,锥颅穿刺术的短期与远期治疗效果比传统开颅手术的更加良好,能够彻底的清除血肿,操作相对更加简便,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关键
2、词:脑出血;锥颅穿刺术;开颅手术;临床疗效脑出血是临床常见、多发的神经外科疾病,发病后患者大多需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正确有效的手术方案是保障患者疗效、预后的关键因素。本文将选取我院特定区间(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n=70),通过分组并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案从而探讨开颅手术、锥颅穿刺手术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其最终目的在于为临床提高此类患者疗效、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详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了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各40例和30例。
3、现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5例,观察组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5.21±2.51)岁,血肿量40~80ml,平均血肿量(54.71±5.11)ml;对照组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1.12±1.20)岁,血肿量39~75ml,平均血肿量(52.41±4.21)ml。经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以及血肿量的一般资料上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均经过头颅CT的检查准确的将血肿定位下来,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为主。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术治疗,即传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为主,操作过程中应
4、该做到格外小心,以此将皮层功能区最大限度的避开,以最大出血面积处与颅骨距离最为接近的CT层范围内选取开颅的切口中心点,之后围绕该中心点位置切一个长度大约为5厘米的头皮直切口;在钻孔的帮助下形成一个直径为3到4厘米的骨窗口,以此便于完成相关手术的操作;利用一种放射状的形式将硬脑膜切开,在脑针结合电凝皮层的辅助作用下进行穿刺操作[1];一旦发现血肿,则需要在脑沟处或者是非功能区进行必要的分离处理,若脑针触及到血肿腔时则可以再次对小吸引器进行利用,以此来彻底的清除血肿,确保各项手术操作的完成。观察组进行锥颅穿刺术治疗,即在颅椎穿刺的帮助下对血肿进行有效的抽吸引流并进行彻底的
5、清除,在选择穿刺层面的过程中需要将头面部大血管的走行处最大限度的避开,在与血肿距离最近的头皮处和血肿长径最大层面处进行必要的标记;进针位置选在14号硅胶且有针芯引流管向标记处,当针进到一定的深度后逐渐抽出针芯,在此基础上利用适量的生理盐水来冲洗血脂区域,将可以清除的血肿有效的清除掉[2];在对引流管位置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其能够进行畅通的连接,以此将其在头皮上进行稳定的固定,以此将与其他血肿相连接的引流袋有效清除,在残余血肿清除的过程中可以将一定剂量的尿激酶注入引力管内,之后需要关闭引流管四个小时,然后打开继续完成相关的引流操作。另外,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6、该项操作可以反复的进行以至将全部的血肿清除为止。1.3疗效判定依据评价标准:显效:手术完成后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患者在功能和意识方面明显恢复或存在轻度障碍;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好转,昏迷的情况较之前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轻度昏迷的情况偶尔还是会出现,且意识功能障碍还是一定程度的存在着,患者的生活不能实现完全自理;无效:经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没有得到改善或缓解,仍然处于长期昏迷的情况,甚至少数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3]。观察指标:科学的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住院以及拔管方面的用时。1.4统计学检验上述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16.0后给予相应分析,两组脑出血患
7、者疗效经n(%)表示、两组脑出血患者各项行为时间(手术、拔管、住院等)经(`x±s)表示,选择合适的方式(t、X2)给予统计学检验,以对比结果P<0.05提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疗效观察组脑出血患者较对照组具有更优的临床总有效率,数据对比P<0.05,其中观察组脑出血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30%、对照组为71.40%(如表1)。表1两组疗效对比[n(%)]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n=35)17(48.57)16(45.71)2(5.71)32(94.30)对照组(n=35)13(37.14)12(34.28)10(28.5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