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

ID:40432396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2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第二组课文第一篇《古诗词三首》中的最后一首词。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这首小词写景见人,由人及事,人事相传,作者将景、人、事、情融为一体,它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对于这样意境幽美的词,在教学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并充分发挥想象,想象自己所读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重点抓住描写小儿动作的关键字眼和文中的“醉”字,

2、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词意。2、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清平乐·村居》,感知词句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意思。(2)能够准确背诵和默写《清平乐·村居》。(3)能够边读边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感知词句大意,能够背诵这首词。古诗词教学最基本的是让学生根据关键字词的含义说出整首词的意思,只有理解了诗词大意,才能很好的记忆与背诵,才能鉴赏其蕴含的意境和感情。(2

3、)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词的意思是基础,学生还要根据词句想象词人所描述的画面,这需要学生有合理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只有做到身临其境才能深刻地体会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准备课前充分利用教学参考书等教学用书将词意弄清,读准字音,找出易错字,理清教学思路;观看网上教学视频,取长补短,唤起自己的创新之处;编写导学案并制作课件;搜集范读音频及与文本相关的图片;提前布置学生学习吟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便于课上改编吟唱本首词。三、教学过程导语:同

4、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的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了解词相关知识和作者1.课件出示题目,了解词相关知识。(学生做笔记)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

5、人家”。2.师:要理解诗词,就必须先了解它的作者,正所谓知人论世,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诗词,那么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一下本词的作者辛弃疾。(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学生默读并做笔记)了解了词人辛弃疾以后,就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二)理解感悟1.朗读《清平乐·村居》检查朗读,纠正字音;播放范读;学生自读;找学生配乐朗读;全班配乐朗读。2.对学:根据书中注释翻译词。3.两组对子上台展示,翻译词。师:同学们,学习诗词不是读读、理解意思而已,我们要把词读“厚”。做到边读边想象词中所描写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4

6、.小组交流:读完这首词,你脑海中浮现出哪些画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指导)(1)溪水流水淙淙,硕大的荷叶托着水上的芙蓉——荷花,还泛着青青的红晕,小溪边有一座虽然低小但看上去很温馨的茅草屋。(2)看到一对老夫妇,正坐在茅草屋里用柔媚的南方口音互相说话逗趣。(相亲相爱,举案齐眉)(3)一亩见方的豆田里,大儿子正辛苦地锄地。(勤劳朴实)(4)二儿子用薄竹片编制着精致的鸡笼。(心灵手巧)(5)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小溪边,剥开莲藕吃莲子,不时还咋着小嘴。(天真、活泼、顽皮、无忧无虑)5.品味“醉”(1)引

7、导学生扮演老翁,教师对其进行采访:您老尊姓大名呀?您有三个这么勤劳、可爱的儿子,着实让人羡慕啊,是不是看着他们如此高兴才喝醉的啊?(生回答后上台板书)(2)体会作者的醉:因安宁平静的田园生活而醉。(学生板书)(三)吟唱本词(音乐老师进行指导)(四)小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也能将其与音乐结合,或弹奏,或吟唱,将我们的国学继续发扬光大。四、教学反思《清平乐·村居》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图景,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抒发了词人对农村安宁、

8、平静生活的喜爱。本节课的亮点自认为有三:一是语文课与音乐融合,整体上是一节比较满意的融合课程。二是让学生配乐朗读,音乐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学生入情入境。三是设计采访环节,让学生亲身体会翁媪的心情,并自主完成板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不足之处是学生发言不够积极,时间前松后紧,课前预设不够充分,有些环节和知识点略显仓促。在升华主题时未将辛弃疾希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