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379400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1
《本节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学会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试验。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显微镜、望远镜各两个(其中一个是剖开的)。学生:三人一小
2、组、几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片树叶、每组显微镜和望远镜各一个(暂放在实验台中)。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怎样的? 与老师一起回忆、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一方面加深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为本节讲授两镜原理作铺垫。 新课导入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要想看清楚遥远其他星球上的物体,可以怎样做? 学生会回答可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学生从生活中的经历可以回答,但学生是只知其然,可能还不知其所以然。老师可从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教学一、影响视角的因素:①编一个与视角有关的、富有童趣的
3、、能使学生产生联想的故事。②请问同学们,老鹰真会变大吗?那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觉呢?是什么东西在作怪?③原因是视角在作怪。视角是物体的头尾与眼睛的光心所成的角,视角越大,看物体越清楚。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归纳:要想看清物体可从两方面入手。二、显微镜引入:①想看清蚂蚁的脚,怎么办?②想看清树叶的细胞,怎么办?分析:可从增大视角的方面去考虑。引导学生探究:一个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但要放大更细小的物体,可否将镜组合呢? 学生听故事,讨论这一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又有一些物理知识的问题。学生回答(并由学生打分)。学生思考、讨论。学
4、生想法:怎么样才能增大视角?学生拿放大镜观察物体。学生拿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能否将物体放得更大。 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一些看似简单而又包含丰富物理知识的问题,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目的三个:1.告诉他老师很在意他,使他心中感到爱。2.使他有成功感,激起学习的兴趣。3.使他感到在同学中已得到认可。教师看情况引导。例如:人们看小物体时,常常会怎样?如果看更细小的物体又该怎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些难得的现象,只要学生认真思考,是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物理知识的。教师活动学
5、生活动设计意图 将组合得较好的学生的透镜向大家展示。学生自己实验:启发学生分析两次成像的原理,让学生慢慢思考,自己分析出显微镜的原理。分析与反思:①分析显微镜的原理。②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学生用真正的显微镜观察物体。三、望远镜想看清操场的小朋友玩什么,怎么办?给学生提示:根据显微镜的原理与它们观察物体的不同,如何组合两镜呢?两次进行组合。比较两镜增大视角的不同之处。 学生重新组合放大镜,体会两次成像的过程。学生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是不难思考其原理的。学生用显微境观察到了细小的物体,很兴奋。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结合显微镜的原理,再次组合两镜。学生用望远
6、镜观察远处的物体。 学生将几种简单的仪器组合,得到更新奇的工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两镜简单的组合,真的可以看到更细小的物体,并且与真正的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一致的,学生有较大的成功感,也消除了对显微镜的神秘感。有了显微镜的原理,知道了两镜观察物体的不同目的,学生是不难组合出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的。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能否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在“视角”的大小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三、显微镜:1.原理: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
7、个实像再一次放大。2.结构: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是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是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四、望远镜:1.原理:利用一个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个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另一镜放大,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2.结构: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教学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