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力功的计算

变力功的计算

ID:40353053

大小:442.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31

变力功的计算_第1页
变力功的计算_第2页
变力功的计算_第3页
变力功的计算_第4页
变力功的计算_第5页
资源描述:

《变力功的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1:变力功的计算20151120专题1:变力功的计算20151120微元求和法1.基本思路:⑴当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作曲线运动时,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变,(例如当力的大小不变而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时,可把公式做变通处理,两者同向时,;两者反向时,,式中的指的是物体的路程)且力与位移的方向同步变化,可用微元法将曲线分成无限个小元段,每一小元段可认为恒力做功,总功即为各个小元段做功的代数和。⑵变力始终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或成某一固定角度时,可把曲线运动或往复运动的路线拉直考虑,在各小段位移上将变力转化为恒力用计算功,而且变力所做功应等于变力

2、在各小段所做功之和。2.基本方法:求出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求出曲线总长度,总功即为各个小元段做功的代数和【例1】如图所示,某个力F=10N作用于半径为R=lm的转盘的边缘上,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保持在任何时刻均与作用点的切线一致,则转动一周这个力F做的总功为A.0B.JC.10JD.J【解析】本题中F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发生变化,属于变力做功的问题.可以考虑把圆周分割为很多的小段采研究.当各小段的弧长足够小时,可以认为力的方向与弧长代表的位移方向一致.所求的总功为:【答案】B【例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2.0kg的物体从半径为R=5.0m的圆弧的A端,在

3、拉力作用下沿圆弧缓慢运动到B端(圆弧AB在竖直平面内).拉力F大小不变始终为15N,方向始终与物体在该点的切线成37°角.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60°,BO边为竖直方向。(g取10m/s2)求这一过程中:(1)拉力F做的功。(2)重力G做的功。(3)圆弧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N做的功。(4)圆弧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f做的功。思路点拨:根据各个力的特点(是恒力还是变力),选择相应的计算功的方法。(62.8J,-50J,0,-12.8J)【例3】一机车以恒定功率P拖着质量为m的物体,沿半径为R的水平圆轨道由静止开始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为t,如图1所示.已知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4、为,求物块获得多大的速度?10专题1:变力功的计算20151120【精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摩擦力,其中重力和支持不做功,牵引力做正功、摩擦力做负功,且牵引力和摩擦力都是变力,都不能直接根据功的公式求解.求牵引力做功可根据功率求出W=Pt.求摩擦力的功用微元法.我们可以把圆周分成无数小微元段,如图2所示,每一小段可近似成直线,从而摩擦力在每一小段上的方向可认为不变,求出每一小段上摩擦力做的功,然后再累加起来,便可求得结果.把圆轨道分成无穷多个微元段,摩擦力在每一段上可认为是恒力,则每一段上摩擦力做的功分别为,,…,,摩擦力在一周内所做的功就等于

5、各小段上做功的代数和,即-2πμmgR    ①求物体运动一周的速度可由动能定理求解.由动能定理:   ②联立①②解得:示功图法1.原理:在F-l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功,作出变力变化的F-l图象,图象与位移轴所围的“面积”即为变力做的功。力学中叫作示功图。2.方法:对于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大小随位移变化的力,作出F-l图象,求出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就求出了变力所做的功。【例1】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坐标原点处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x轴方向运动,拉力F随物块所在位置坐标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线为半圆.则小物块运动到x0处时的动能为(

6、)答案(C)A.0B.1/2Fmx0C.Fmx0D.x02【例2】用锤子把钉子钉入木块中,设锤子每次打击时,锤子对钉子做的功均相同,钉子进入木块所受到的阻力跟钉入的深度成正比。如果第一次被打入木块的深度为2cm。求第二次打击后可再进入几厘米?22+x2kK(2+x)S/cmF/N图2O解:由于锤子对钉子每一次做的功均相同,而锤子对钉子做的功又可以用阻力做的功来代替,已知钉子进入木块所受到的阻力跟钉入的深度成正比,设钉入进入的深度为x,那么阻力:,F—S图象如图2所示。第一次锤子对钉子做的功:10专题1:变力功的计算20151120第二次锤子对钉子做的功:由于有:解得

7、:【例3】放在地面上的木块与一劲度系数的轻弹簧相连。现用手水平拉弹簧,拉力的作用点移动时,木块开始运动,继续拉弹簧,木块缓慢移动了的位移,求上述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分析:由题意作出图象如图所示,在木块运动之前,弹簧弹力随弹簧伸长量的变化是线性关系,木块缓慢移动时弹簧弹力不变,图线与横轴所围梯形面积即为拉力所做的功。即平均力法1.基本依据:如果一个过程,若F是位移l的线性函数时,即F=kl+b时,可以用F的平均值(F1+F2)/2来代替F的作用效果来计算。2.基本方法:先判断変力F与位移l是否成线性关系,然后求出该过程初状态的力和末状态的力,再求出每段平均力和每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