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于淑娟 3.学习单元三

生产运作管理于淑娟 3.学习单元三

ID:40285073

大小:1.25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7-30

生产运作管理于淑娟 3.学习单元三_第1页
生产运作管理于淑娟 3.学习单元三_第2页
生产运作管理于淑娟 3.学习单元三_第3页
生产运作管理于淑娟 3.学习单元三_第4页
生产运作管理于淑娟 3.学习单元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产运作管理于淑娟 3.学习单元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综合生产计划学习单元三生产综合计划职业素养1.提升生产计划岗位职业素养;2.培养生产管理者的计划能力;3.树立全局意识与系统思想。能力目标1.了解生产计划系统的组成;2.掌握生产能力的确定;3.进行生产综合计划和主生产计划的制定;4.制定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生产计划。3.1生产计划的概念运用“5M1E”达成“Q、C、D”的活动—生产品质(Quality)、成本(Cost)、交货期(Delivery)人(Man)生产的本质机械设备(Machine)作业方法(Method)检测手段(Measure)适宜的环境(Environment)材料(Material)一方面:为满

2、足客户要求的三要素“交货期、品质、成本”而计划;一方面:使企业获得适当利益,而对生产的三要素“材料、人员、机器设备”的适时准备、分配及使用的计划。(1)物料需求计划的依据;(2)产能需求计划的依据;(3)其他相关计划的制定依据。生产计划的内涵生产计划的用途要保证交货日期与生产量生产计划的任务使企业维持同其生产能力相称的工作量(负荷)及适当开工率;作为物料采购的基准依据对长期的增产计划,作出人员与机械设备补充的安排将重要的产品或物料的库存量维持在适当水平12345生产计划体系企业生产计划可划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它们分别产生于不同的管理层次且表示距未来不同时间的生产能

3、力。长期生产计划又称生产能力计划,计划期一般为1~5年,它反映企业的生产战略并构成对中短期生产计划的约束,通常由企业高层主管制定计划。生产计划体系长期计划企业规划企业战略规划企业综合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按产品大类,在考虑生产能力规划情况下,编制的进度安排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数量概念种类3.2生产能力影响因素指设备能力、人员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总和。是指设备能力。广义生产能力狭义生产能力产品与服务因素工艺因素人力因素运行因素外部因素产品与服务因素工艺因素生产能力可定义为企业在一定的生产组织技术条件下,在一定时期

4、内(年或月),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机器设备、厂房和其他生产性建筑物)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产品的最高数量,或者所能加工处理一定原材料的最大数量。生产能力核算式中:M──设备的生产能力,单位为件或台;F──单台设备计划期(年)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t──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单位为(时/件或时/台)单台设备生产能力式中:S──设备组的设备数,单位为台。设备组生产能力多产品的生产能力核算(1)代表产品法具体步骤:第一步,计算以代表产品表示的设备组生产能力M代。式中t代为代表产品的台时定额。第二步,将各种产品计划产量换算成以代表产品表示的总产量Q总。第三

5、步,计算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Mi=M代×Qi/Q总式中:Mi──第i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单位为台或件。式中:Q总──以代表产品表示的计划总产量,单位为台或件;Qi──第i种产品的计划产量,单位同上;Ki──第i种产品的台时定额与代表产品的台时定额之比。(2)假定产品法。具体步骤:第一步,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t假第二步,计算以假定产品表示的能力。多产品的生产能力核算第三步,计算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Mi=M假×Qi/∑Q。举例:两种方法比较负荷:工作量案例:某客户下单,经相关部门评估后确认接受,由PMC部门负责计划:客户订单明细表:产品ABC数量300500200交货期30

6、天①产品别、机械别负荷产品制程使用机械标准工时/个负荷(工时)A(300)①甲0.32(H)0.32×300=96(H)②乙0.24(H)0.24×300=72(H)③甲0.18(H)0.18×300=54(H)④丙0.15(H)0.15×300=45(H)B(500)①乙0.34(H)0.34×500=170(H)②丙0.08(H)0.08×500=40(H)③甲0.25(H)0.25×500=125(H)C(200)①甲0.43(H)0.43×200=86(H)②丙0.25(H)0.25×200=50(H)说明:*甲、乙、丙表示各制程使用的加工机械*机械配置:甲3台

7、、乙1台、丙2台*机械能力(单机)=25(天)×8(小时/天)×90%=180(小时)基准能力:甲机械=3×180=540(H)乙机械=1×180=180(H)丙机械=2×180=360(H)②机械别、制程别负荷机械产品制程负荷(H)负荷合计(H)甲A①96361A③54B③125C①86乙A②72242B①170A④45丙B②40135C①50③负荷、生产能力分析调整负荷、生产能力累计表100200300400500600540(能力)360(负荷)180242(负荷)135(负荷)360(能力)A、乙负荷超过乙正常能力(242-18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