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82510
大小:4.55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7-30
《自行車道使用者休閒涉入與地方依附之相關研究研究相关休闲之研究休(nxpowerlite)》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行車道使用者休閒涉入與地方依附之相關研究研究生:葉珮如指導教授:張少熙報告大綱壹緒論貳文獻探討參研究方法1壹、緒論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範圍研究限制研究重要性名詞操作性定義一二三四五六七2研究背景與動機-13臺灣自行車騎乘人口逐年增加,成長率高達112﹪(經建會,2008),並從96年的第五名攀升至第三名,成長了一倍(運動城市排行榜調查,2008)。行政院正投入40億元,在四年間完成「自行車路網設置計畫」,欲將臺灣建構成更優質的自行車乘騎天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9)。研究背景與動機-2八里
2、左岸自行車道每於假日時常產生擁擠與髒亂現象。鑑於國內欲規劃臺灣成自行車島,自行車道經營管理不能僅從硬體著手,更應符合使用者之需求,因此興起本研究之動機。越常從事某項休閒運動者,越會愛惜該地,並有較高負責任的態度。因此,若要提升使用者之認同感,並先瞭解使用者之涉入狀況(林裕強,2006;楊雅婷,2008)4研究目的瞭解自行車道使用者人口統計特徵、活動特性、休閒涉入與地方依附之現況。探討自行車道使用者不同人口統計特徵與活動特性在休閒涉入與地方依附之差異情形。分析自行車道使用者休閒涉入與地方依附之相關情形。5研究問
3、題瞭解自行車道使用者人口統計特徵、活動特性、休閒涉入與地方依附之現況為何?探討自行車道使用者不同人口統計特徵與活動特性在休閒涉入與地方依附之差異情形為何?分析自行車道使用者休閒涉入與地方依附之相關情形為何?6研究範圍本研究以年滿18歲使用臺北縣八里左岸自行車道者為對象,預計於2010年3月29日至4月4日期間,透過問卷調查方式,以瞭解自行車道使用者休閒涉入與地方依附之差異情形,並探討休閒涉入與地方依附之相關情形。7研究限制研究對象之限制所得結果無法推論至其他自行車道使用者。資料蒐集之限制本研究因氣候因素無法掌
4、控,因此問卷發放需隨著氣候的變化而有所更動。8研究重要性政府近年積極推動自行車休閒活動,並於各縣市興建自行車道,但關於自行車使用者休閒涉入與地方依附研究不多,實有探討之必要。研究成果可提供相關單位參酌,做為訂定相關政策、推廣、教育等策略時的輔助資料。9名詞操作性定義名詞操作性定義自行車道使用者年滿18歲使用臺北縣八里左岸自行車道騎乘者。休閒涉入當人們投入自行車騎乘活動時,會感受到興奮、投入、專注等心理狀態的程度。地方依附自行車騎乘者透過八里左岸自行車道,感覺到自己與環境結合的程度。10第貳章、文獻探討臺灣自行
5、車道現況與規劃休閒涉入之意涵與相關研究地方依附之意涵與相關研究休閒涉入與地方依附之相關研究本章總結一二三四五11臺灣自行車道現況與規劃-1臺灣推動自行車政策名稱政策內涵全國自行車道目前已完成1180公里,約40條車道臺灣自行車日自2007年開始,訂定每年五月的第一個禮拜六單車成年禮16首部曲,等待→100km18二部曲,輪轉→500km20三部曲,蛻變→1000km自行車路網建設98-101年預計新增1500公里,完成17條區域網路12臺灣自行車騎乘環境類型分類臺灣自行車道現況與規劃-2自行車道規劃與設置環島
6、性區域性地方性專用道路專用車道共用車道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13臺北縣市自行車道建置現況臺灣自行車道現況與規劃-3臺北市距離(km)臺北縣距離(km)基隆河16八里左岸15關渡口12金色水岸15社子島4二重環狀24景美溪4大漢溪32新店溪14新店溪30淡水河30目前臺北縣市自行車道主要圍繞著河濱興建14休閒涉入之意涵與相關研究-1休閒涉入意涵當人們投入自行車活動時,會對活動本身的相關訊息產生心理上與行為上的反應,透過刺激引起興奮、投入、專注等不易測量之程度(陳肇芳,2007;黃暐雅,2009;Havitz
7、&Dimanche,1997)。休閒涉入構面分成「吸引力」、「自我表現」、「生活型態中心」(彭逸芝,2005;楊雅婷,2008;McIntyre&Pigram,1992)。15休閒涉入相關研究休閒涉入之意涵與相關研究-2研究者對象研究發現朱笠瑄(2003)攀岩者涉入程度越高,對環境屬性的偏好程度越高。彭逸芝(2005)自行車使用者從事活動時,對活動所展現的涉入程度及對場所產生地方依附達顯著關係。吳耿良(2009)登山健行者不同社經背景與活動特徵對休閒涉入和休閒效益均達顯著關係。瞭解使用者對刺激所產生之心理狀態
8、16地方依附之意涵與相關研究-1地方依附意涵自行車道使用者經過自行車活動的參與、體驗環境之後,使用者對環境的情緒以及所象徵的感覺(Williams&Waston,1992)。地方依附構面分為「地方依賴」與「地方認同」(呂怡儒,2001;陳怡靜,2009;楊雅婷,2008;)17地方依附相關研究地方依附之意涵與相關研究-2研究者對象研究發現賈式琛(2005)社區居民居民對生態旅遊地之地方依附感達顯著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