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_涂尔干

第四讲_涂尔干

ID:40228254

大小:2.62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7-27

第四讲_涂尔干_第1页
第四讲_涂尔干_第2页
第四讲_涂尔干_第3页
第四讲_涂尔干_第4页
第四讲_涂尔干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讲_涂尔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请思考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有哪些区别?你如何看待社会中的种种自杀现象?第四讲涂尔干一、生平二、社会学思想三、评价与思考一、生平(一)时代背景(二)学术背景1、法国学术渊源悠久的启蒙主义传统圣西门和孔德2、同时代人的影响两位老师的影响对手塔德3、国外学术渊源斯宾塞英国人类学者史密斯康德滕尼斯冯特康德冯特二、社会学思想(一)社会学研究方法迪尔凯姆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论述是他整个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社会学发展所作的最重要贡献之一。1、迪尔凯姆的社会观(1)社会唯实论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尽管社会是有无数个人联合而成的,但他本身是属于高于个人的相对独立的实体,具有超越个人的独

2、特性质,这种独特性无法在单个人身上找到。(2)社会整体观社会就其实质来说是这样的一个整体:其个体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的性质不能简单地由个体特征加以解释。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1)社会事实定义: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分类:社会形态学(物质性社会事实);社会生理学(非物质性社会事实)。3、研究社会事实的基本原则(1)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事物”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统计法(2)社会事实必须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3)不能把社会事实

3、的起因与它所发挥的功能混为一谈,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并重。主要研究方法:共变法、控制比较研究步骤:假设—推测—检验(二)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在涂尔干看来,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而社会团结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事实,它影响和决定着其他社会事实。1、社会团结的含义与“社会内聚力”、“社会整合”的含义大体相同,指的是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将个人联结在一起的是处于自然状态的人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订立的契约。什么是社会联系的纽带?孔德的国家强力论国家依赖

4、其强制性的力量将个体成员“束缚”到一起。斯宾塞的自由竞争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同等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力,而每个人的利益又只能在他人那里获得,由这种平等的自由竞争形成了社会。涂尔干:集体意识集体意识(collectiveconsciousness):“同一社会一般公民所共有的信仰和情操的总体”。2、社会团结的类型(1)机械团结(mechanicalsolidarity)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代的那些不发达的社会的一种社会联结方式,通过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诸多个体凝结成一个整体,个体对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个性淹没在对集体的遵从中,并有一致的宗教和道德倾向。约束性制裁(re

5、pressivesanctions)(2)有机团结(organicsolidarity)存在于近代工业社会的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一种社会联结方式。在这种社会联结形式下,由于分工导致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社会如同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每个人都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专门的职能。复原性制裁(restitutivesanctions)机械团结有机团结低度的分工高度的分工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微弱的集体意识约束性法律占主导地位复原性法律占主导地位低度的个性高度的个性特殊的规范性模式上的一致是重要的抽象的一般的价值上的一致是重要的社区对越轨者进行惩罚专门

6、化的社会控制机构较低的相互依赖高度的相互依赖原始的或乡村的城市的与工业的(1)社会分工的原因同一空间内人口的增长,使得人口密度增加,人们精神和活动方面的频率加大,必然导致生存竞争的激化,职业专门化是减弱人们之间的生存竞争冲突,同时又能防止社会解体的一种合理选择。3、社会分工(2)社会分工的后果为个人意识和个性的发展造成了空隙,削弱了集体意识。造成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4、现代社会中社会团结面临的危险(1)社会解组的危险社会解组:由于丧失了社会联系,社会整体蜕变为一种个体相互分裂的原子式堆积的状态。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发生了故障,从而使社会连结纽带出现

7、松弛和断裂。(2)反常分工对社会团结的破坏作用反常分工(变态分工):不具有能够发挥有效调节作用的牢固的道德基础,因而无法保证通过它们而发生改组的新型社会结构能长期维持下去。反常分工的类型速度过快的分工社会分工速度过快,个人脱离了原来群体,又未与新群体建立联系。(“失范”)强制性分工(不平等分工)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造成偏离有机团结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社会冲突,从而威胁社会秩序。不协调的分工(非人化的分工或纯技术的分工)分工仅仅是出于某种经济上或技术上的考虑,而不考虑人的愿望或兴趣。(3)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