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15606
大小:47.6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7-21
《态度的心理结构的三个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态度的心理结构的三个因素 ==什么是态度== 态度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既是指人们的内在体验,又包括人们的[[行为]]倾向。一般而言,态度是潜在的,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言论、表情和行为来反映的。人们的态度对象也是多种多样,诸如人物、事件、国家、集团、[[制度]]、观念等等。人们对这些态度对象,有的表示[[接受]]或赞成,有的表示拒绝或反对,这种在心理上表现出来的接受、赞成、拒绝和反对等评价倾向就是态度。因此,态度又可以看成是一种心理上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支配着人们对观察、[[记忆]]、[[思维]]的选择,也决定着人们
2、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些什么和做些什么。态度通常是指个人对某一客体所持的评价与心理倾向。换句话说,就是个人对环境中的某一对象的看法,是喜欢还是厌恶,是接近还是疏远,以及由此所激发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倾向。态度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因素,即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向因素。 1.认知因素。认知因素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叙述的内容包括个人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相信、怀疑以及赞成或反对等。 2.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尊敬——蔑视,同情——冷漠,喜欢——厌恶等。 3.意向因素。
3、意向因素就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或行为的准备状态,也就是个体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何种反映。 前面已经指出,态度既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又是一种行为倾向,对行为起准备作用。因此,根据一个人的态度可以推测他的行为。但是推测只是推测,态度与行为毕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二者也不是同一个概念。况且行为的发生并不单单由态度决定,除了态度以外,行为还决定于其它因素,如社会道德规范,传统的生活习惯,当时的情境,以及对行为结果的预期等等。 然而,一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却过分强调态度的行为倾向性,认为通过态度可以推测人的全部
4、行为,也可以通过行为推断人的全部态度,机械地把二者一对一的联系起来,而忽视各种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往往是与他们的态度不相一致的。例如,一个不喜欢抽烟的人,他没有抽烟的习惯,父母、妻子也不赞成他抽烟,但在大家都抽烟的情境下,他也会抽上一支,这里我们就不能认为他对抽烟持支持态度,这种偶尔发生的事只能看作是逢场作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推论是武断的,尽管态度与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毕竟不是一回事。 [[价值观]]代表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行为倾向,也就是个人对某一22/22
5、事物的善恶、是非和重要性的评价。从性质上说,价值观是态度的核心。因为一个人的态度总是取决于态度对象对他个人的社会意义,这种社会意义的大小,决定了态度对象所具有[[价值]]的大小,而事物价值的大小,往往又取决于个人的[[需要]]、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因此,人们的价值观不同,所产生的态度也不同,故一个人的价值观对于他的态度明显地具有一种工具性的功能,能够满足个人的需要,对人有利的事物,便产生肯定的态度;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对人不利的事物则会产生否定的态度。因此,态度的实质乃是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一个人主观需要
6、之间的关系。==态度的特性== '''(一)态度的社会性''' 态度不同于本能,态度不是天生的,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不须学习,与生俱有的行为倾向不是态度。态度是个体在长期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以及周围环境的不断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态度形成以后,反过来又会影响个体对周围事物和他人的反应。在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一个人的态度经过不断的循环和修正,会逐步形成日益完善的态度体系。 '''(二)态度的针对性''' 态度必须具有特定的态度对象。态度对象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即一种状态或观念。由于态度是主
7、体对客体的一种关系的反映,所以态度总是离不开一定的客体,总是与态度对象相联系,因此,态度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它总是针对着某一事物的。例如,某厂长对工人的态度,工人对[[奖金]]的态度等等。 '''(三)态度的协调性'''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心理成分组成的。对一个正常人来说,这三种心理成分是相互协调一致的。例如,一位年轻的厂长,在他认识到学习[[管理科学]]的重要性之后(认知),他会产生对管理科学的热爱(情感),一旦有机会进行这种学习,他会十分乐于参加,并为此作好各种准备(意向)。这说明态度的三种成
8、分十分协调,并不矛盾。 '''(四)态度的稳定性''' 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感知和情感体验形成的,其中情感的成分占有重要位置,并起到强有力的作用。它使得一个人的态度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并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正是由于态度具有这种稳定性和持久性,才使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客观世界。所以,对[[员工]]进行教育,最好是在他们态度尚未稳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