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08587
大小:317.05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7-21
《《外科课件输血》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输血BloodTransfusion概述血液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凝血酶原Ⅱ凝血酶Ⅱa纤维蛋白原Ⅰ纤维蛋白ⅠaⅩⅩa(Ⅴa+Ca2++PL)ⅫⅫaⅪ、Ⅸ、ⅧⅢⅤ、Ⅶ、Ca2+内源性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系统血液的组成有形成分--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无形成分--非细胞成分血浆--血液加入抗凝剂后,经过静止、离心等方法所得到的液体部分血液的理化特性色泽动脉血鲜红,静脉血暗红比重全血:1.050~1.060血浆:1.025~1.030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酸碱度pH:7.35~7.45血容量5000ml左右血液的
2、生理功能输送O2和CO2,在肺和机体组织间进行气体交换输送养份到组织,从组织带走代谢产物输送激素、维生素和各种药物等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以及电解质平衡保持体温恒定防御微生物或异物入侵有效的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等血液细胞成分的生理功能红细胞——向机体组织运送O2,带走CO2白细胞粒细胞吞噬和破坏入侵的细菌等病原体淋巴细胞细胞免疫(T)及体液免疫(B)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输血(bloodtransfusion)在临床上是一种替代性治疗,可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强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凝血功能。正确掌握输血适应症;合理选用各种血制品;有效防止输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求
3、输血(bloodtransfusion)输血的适应证、输血技术和注意事项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自体输血血浆成分制品血浆代用品第一节输血的适应证、输血技术和注意事项输血的适应证大量出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凝血机制障碍1.急性失血原则上:失血量在30%以下时,不输全血;失血量超过30%时,可输全血与浓缩红细胞各半,再配合晶体和胶体液及血浆以补充血容量;失血量超过50%且大量输入库存血时,还应及时补充某些特殊成分如白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多因慢性失血、红细胞破坏增加或白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输注浓缩红细胞以纠正贫血;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治疗
4、低蛋白血症。3.重症感染全身性严重感染或脓毒症、恶性肿瘤化疗后致严重骨髓抑制继发难治性感染时,当中性粒细胞低下和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输入浓缩粒细胞以助控制感染。4.凝血异常临床上可根据凝血异常的原因补充相关的血液成分: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者输血小板;血友病者输Ⅷ因子或抗血友病因子(AHF);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者补充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制剂等。指南根据2000年卫生部输血指南建议,Hb>100g/L不需要输血;Hb<70g/L可输入浓缩红细胞;Hb为70-100g/L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输血。对于可输可不输的患者尽量不输。输血技术1.输血途径经周围静脉穿刺是
5、常用的输血途径。在病情危重、急性大出血经周围静脉穿刺困难时可行中心静脉置管或静脉切开输血。2.输血速度通常采用重力点滴输入。成人一般控制在5-10ml/min;老年人或心功能较差者要调节到较低的速度1ml/min;小儿10滴/分钟左右。但为了防止室温下引起细菌繁殖,每次输血不应超过4小时。但急性大失血时,可加压快速输血。注意事项输血前必须仔细核对病人和供血者姓名、血型和交叉配合单,并检查血袋是否渗漏,血液颜色有无异常及保存时间。除生理盐水外,不向血液内加入任何其他药品和溶液,以免产生溶血或凝血。输血时及输血后应严密观察病人,检查体温、脉搏、血压及尿液颜色,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输
6、血后血袋应保留24小时,以便必要时化验。第二节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输血的并发症及防治早期并发症:(1)与血液质量有关的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污染反应;(2)与大量快速输入库血有关的是心脏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橘橼酸中毒、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氨中毒、体温过低;(3)与输血操作不当有关的如空气栓塞、肺微栓塞等;晚期并发症:主要指输血传播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疟疾、梅毒、丝虫病、黑热病、回归热,以及输血致敏等;1.发热反应(发生率约2%-10%)临床表现发生在输血开始后15分钟到2小时内。临床表现为畏寒、寒颤和高热,体温可达39-40℃,同时可伴有出汗、头痛、恶心、呕吐及皮
7、肤潮红,少数反应严重者还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原因1.免疫反应:常见于经产妇或多次接受输血者;2.致热原:所使用的输血器具或血液制品被致热原(如蛋白质、死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污染。1.发热反应治疗发热反应出现后,先分析可能发生的原因。对于症状轻者可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应停止输血。注意对症处理,寒颤者可肌注异丙嗪或哌替啶。预防应强调控制致热原,对于多次输血者应输注不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成分血。2.过敏反应(发生率在3%左右)临床表现多表现为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瘙痒或荨麻疹,严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