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第164-165课学习笔记

入行论第164-165课学习笔记

ID:40062495

大小:59.2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18

入行论第164-165课学习笔记_第1页
入行论第164-165课学习笔记_第2页
入行论第164-165课学习笔记_第3页
入行论第164-165课学习笔记_第4页
入行论第164-165课学习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入行论第164-165课学习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64-165课学习笔记科判关系智慧品分三:戊一、连接文教诫生起智慧;戊二、生智慧之方法;戊三、以智慧所得之事戊二、生智慧之方法分三:己一、认识智慧之自性;己二、深入对境无我;己三、破除所断实执己一、认识智慧之自性分二:庚一、抉择对境二谛;庚二、修行有境正道庚二、修行有境正道分二:辛一、了知世俗如幻而修道;辛二、了知胜义空性而修道辛二、了知胜义空性而修道分二:壬一、辩诤;壬二、答辩壬二、答辩分为:癸一、以教略说;癸二、以辩答广说;癸三、摄共同之义(165.04)癸二、以辩答广说分为:子一、不成立之诤辩;子二、大乘教典成立佛说;子三、修

2、持胜义正道子三、修持胜义正道分为:丑一、未修胜义之过失(寅一、未断烦恼不得涅槃;寅二、断烦恼亦不得涅槃(164.01、164.02);寅三、心灭亦再现(164.03));丑二、修胜义之功德(寅一、成办二利(165.01);寅二、断除二障(165.02));丑三、摄义(165.03)子三、修持胜义正道丑一、未修胜义之过失寅一、未断烦恼不得涅槃比丘为教本,彼亦难安立,心有所缘者,亦难住涅槃。163.04寅二、断烦恼亦不得涅槃断惑若即脱,彼无间应尔,彼等虽无惑,犹见业功能。164.01谓无近取爱,故定无后有,此非染污爱,如痴云何无?因受缘生爱

3、,彼等仍有受。164.02寅三、心灭亦再现心识有所缘,彼仍住其中。若无空性心,灭已复当生,犹如无想定,故当修空性。164.03丑二、修胜义之功德寅一、成办二利为度愚苦众,菩萨离贪惧,悲智住轮回,此即悟空果。165.01寅二、断除二障空性能对治,烦恼所知障,欲速成佛者,何不修空性?165.02丑三、摄义不应妄破除,如上空性理,切莫心生疑,如理修空性。165.03癸三、摄共同之义执实能生苦,于彼应生惧,悟空能息苦,云何畏空性?165.04第164课学习笔记课前开示:1.值遇大乘空性法门,百千万劫也难遭难遇,尽管《智慧品》的含义十分甚深,有福

4、报的人应该提起信心,就像盲人抓住大象尾巴,或是穷人拾到无价如意宝一样,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搞一些形式,做些佛事活动、念经、拜佛,而贪、嗔、痴、傲慢、嫉妒、吝啬等烦恼日益膨胀。好的修行人,要慢慢调柔自己的心,从世俗角度讲,应该减少贪嗔痴烦恼,增上信心、智慧、悲心等功德;从胜义角度讲,最终要达到远离一切执著戏论的中观境界。简言之,好的修行人,既要有一颗饶益有情的心,也要对空性法门有所了解,断除各种乱七八糟的执著,达到智慧与大悲相辅相成的境界。现在我们的分别念太强了,希求佛法的精进心、恭敬心极弱,再加上前世杀生、偷盗等罪业遮障我们的佛性,因此

5、虽然闻思修了很长时间,但所学的法不能立竿见影有效果。然而即便如此,也千万不要半途而废,要善始善终地学习思维和长期串习。寅二、断烦恼亦不得涅槃:(虽然断了烦恼障,证悟了阿罗汉果,但是得不到大乘涅槃。得不到究竟解脱,分好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从阿罗汉还有业功能的角度来观察的)断惑若即脱,彼无间应尔,彼等虽无惑,犹见业功能。【颂词分层与解释】2层。1-2第一层:“断惑若即脱”如果断除了烦恼,可以马上得到究竟解脱,“彼无间应尔”彼是指阿罗汉。小乘阿罗汉有两种,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烦恼已经断尽了,但是还剩下五蕴的身体,叫做有余涅槃。阿罗汉得到有余

6、涅槃之后,还要度化众生一段时间。在生命结束的时候,烦恼也没有了,通过以前的业产生的五蕴身体也没有了,进入到无余涅槃当中,此时所有的业功能、受报全部都没有了。无间:同时。尔:那样,获得究竟解脱。如果断除了烦恼就10可以获得究竟的解脱的话,应该在阿罗汉获得有余涅槃的同时,就获得究竟解脱果位。小乘行人说,承许。“彼等虽无惑,犹见业功能”:彼等是那些征得了有余涅槃的阿罗汉。无惑:虽然已经没有烦恼了,包括贪、嗔、痴、嫉妒、骄傲的五毒,也包括根本烦恼、随眠烦恼等三界的所有烦恼、烦恼障的种子,都彻底断尽了。但是“犹见业功能”,还是见到他们有业力功能成

7、熟的缘故,说明他还没有得到究竟解脱。如果比丘仅断烦恼即能得到涅槃解脱,那么在断惑的无间就应得到如是之果。然而那些阿罗汉虽然无有我执烦恼,但仍然可见他们要受宿业的功能,由此可见他们所证并非究竟涅槃。【颂词重点与难点分析】1.前后科判关系上大乘行人认为声闻比丘要断惑证阿罗汉果,必须证悟部分法无我,但傲慢声闻不承认,他们继续声称彼等以见四谛即能断烦恼,证得如薪尽火灭的究竟涅槃。在上偈以理证推翻了其观点,说明不证空性,则不可证得如是果位,在此再指出其宗的另一个过患:见人无我,虽断烦恼,然而并非究竟解脱,故应进入大乘,修持究竟空性。2.小乘究竟解

8、脱是不是究竟?究竟解脱是从小乘的道来讲。小乘的道有凡夫位,资粮道、加行道都是凡夫位。从见道开始到了圣者位,首先是预流向、预流果,下面第二果向、第二果,第三果向、第三果,第四果向、第四果,从有学道到最后阿罗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