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弈游戏看儿童经济决策行为的发展

从博弈游戏看儿童经济决策行为的发展

ID:40059287

大小:2.07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7-18

从博弈游戏看儿童经济决策行为的发展_第1页
从博弈游戏看儿童经济决策行为的发展_第2页
从博弈游戏看儿童经济决策行为的发展_第3页
从博弈游戏看儿童经济决策行为的发展_第4页
从博弈游戏看儿童经济决策行为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博弈游戏看儿童经济决策行为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博弈游戏看儿童经济决策行为的发展心理学报2008,40(4):402~408朱莉琪皇甫刚M.Keller牟毅陈单枝报告人:张新荷杜雪刘雁飞研究目的:本研究借助经典的经济学博弈问题对中国儿童的公平和分享行为进行探讨,力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探查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公平、分享行为发展的影响。作者在本篇文章中概观了先行研究的现状,在指出某些问题的基础上对将来研究的方向性进行了探讨。Ⅰ实验设计多因素完全随机设计4(年级)×2(性别)×2(顺序)×2(决策方式)×2(游戏种类)被试:随机抽取北京市某小学三年级、某小学六年级和某初

2、中二年级学生各48人,分成三人一组的小组16组,某大学一年级学生54人,分成三人一组的小组18组。Ⅰ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利用两个经典的实验经济学博弈问题设计成游戏。实验程序:同班同性别的三个学生为一组,告诉他们要参加两个游戏,在和他们同性别同年龄的另一组被试之间进行,他们两组间互不认识。(选择同性别的人组成一组是为了避免在小组决策中有性别因素的干扰,还为对比男女生群体间的决策差异提供可能。)给每个被试发放一张答题纸,让他们写下各自愿意给另一组多少钱。接着让三个被试讨论他们组愿意给另一组多少钱,最后给出一个全组达成一

3、致的意见。Ⅰ实验设计由录像机记录被试自由讨论的过程。按照被试的决策结果发给实验报酬(事先告诉被试)。(由于本研究关注的问题不是经济学研究者关注的博弈均衡点,研究未设UG接受组,实际报酬按DG结果支付。)在每组中小学被试面前放20个5角的硬币,共10元钱。大学生被试为20个1元硬币,共20元。在独裁者博弈中,提议组被试将决定给对方20个硬币中的多少。Ⅰ实验设计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告诉被试他们是提议组,由他们决定给对手多少钱,对方如果接受这个提议,就按该提议分,如果拒绝,两组都分文不得。平衡游戏顺序,一半被试先做UG后

4、做DG(记作UG/DG),另一些被试DG/UG。另外告诉被试,在两个游戏中他们面对的是不同组的对手,意即两个游戏相对独立。组中的每个学生得到的报酬等于每个组的决策结果,而不是三人平分。Ⅰ实验设计Ⅱ实验结果与统计不同年龄组个体在UG中的提议分配结果Ⅱ实验结果与统计不同年龄组个体在DG中的提议分配结果Ⅱ实验结果与统计个体与群体决策的结果比较无论是最后通谍还是独裁者博弈,对各年龄组个体和群体决策结果进一步进行4(年龄组)×2(个体、群体)×2(性别)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被试的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性别差

5、异不显著,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研究设计:⒈选择样本的大小:样本的大小要适当,实验法中每一条件约15人左右。经计算本实验中每一条件12人。⒉研究工具和材料的使用:国内有学者曾利用博弈问题探查了儿童的同伴接纳类型与社交策略,该研究显示经济学博弈问题可以作为儿童社会化的较好测量工具。Ⅲ分析及评价-影响信度的因素被试因素:年龄段选择:本研究的取样年龄段参考了国外同类研究,以便研究结果能和国外研究结果对比。作者在本篇文章中概观了先行研究的现状,在指出某些问题的基础上对将来研究的方向性进行了探讨。Ⅲ分析及评价-影响

6、信度的因素研究实施:环境条件:在被试所在校方提供的实验房间内进行测试。内部效度⒈实验处理的扩散和模仿:被试理解指导语后,给每个被试发放一张答题纸,让他们写下各自愿意给另一组多少钱,然后由主试收回答题纸。注意彼此之间不要相互影响。作者在本篇文章中概观了先行研究的现状,在指出某些问题的基础上对将来研究的方向性进行了探讨。Ⅲ分析及评价-影响效度的因素⒉测验本身的影响(实验控制):平衡游戏顺序,一半被试先做UG后做DG(记作UG/DG),另一些被试先做DG,后做UG(记作DG/UG)。外部效度⒈实验条件的人为性:过去的研

7、究大多采用自我报告、问卷、结构观察或实验法,其生态效度受到限制,本研究借助两个经典博弈,采用按其分配方案实际支付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的生态效度。作者在本篇文章中概观了先行研究的现状,在指出某些问题的基础上对将来研究的方向性进行了探讨。Ⅲ分析及评价-影响效度的因素外部效度⒉取样的代表性:如前所述取样年龄段参考了国外同类研究,但不明其具体划分的依据。⒊测量工具的局限性:如前所述国内有学者曾利用博弈问题探查了儿童的同伴接纳类型与社交策略,该研究显示经济学博弈问题可以作为儿童社会化的较好测量工具。作者在本篇文章中

8、概观了先行研究的现状,在指出某些问题的基础上对将来研究的方向性进行了探讨。Ⅲ分析及评价-影响效度的因素他们的决策结果只用于研究目的,不会告诉他们的老师、家长和其他同学。主试离开被试,由录像机记录被试自由讨论的过程。(反作用效应)作者在本篇文章中概观了先行研究的现状,在指出某些问题的基础上对将来研究的方向性进行了探讨。Ⅲ分析及评价-对被试偏向的控制游戏在和他们同性别同年龄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