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讲义(10)

实验心理学讲义(10)

ID:40048295

大小:309.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7-18

实验心理学讲义(10)_第1页
实验心理学讲义(10)_第2页
实验心理学讲义(10)_第3页
实验心理学讲义(10)_第4页
实验心理学讲义(10)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讲义(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情绪章节内容第一节情绪的产生和获得第二节情绪的认知研究第三节情绪的测量第四节情绪的研究方法第一节情绪的产生和获得一、情绪的产生----沙赫特的实验沙赫特(Schacter,S.)和辛格(Singer,J.)的实验展示了情绪的产生是如何受到环境事件、生理唤起和认知解释这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以及在情绪产生过程中以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一)实验背景1884年,詹姆斯和兰格(Lange,C.)提出情绪发生依赖于能引起个体生理反应的刺激,即刺激引起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引起情绪,生理反应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坎

2、农(Cannon,W.)更进一步指出这种生理反应就是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向丘脑部位的传递。巴德(Bard,P.)则验证了丘脑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一)实验背景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Arnold,M.B.)提出对外部环境的认知评价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认知-评估作用产生于有机体生理反应、情绪体验和采取某种行动之前。伊扎德(Izard)为代表的研究者们则认为情绪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发生的,环境因素十分复杂,因此任一情绪体验的产生都可能是由环境中的不同因素引起的。沙赫特和辛格的实验思路是希望

3、能分别对生理、认知和环境三因素进行控制,研究它们对情绪产生的综合作用。(二)实验过程沙赫特和辛格实验的基本程序如下:第一步:先给三组大学生被试注射肾上腺素,使他们处于生理唤醒状态----使所有被试的生理唤醒状态相同。第二步:实验者对三组被试作了三种不同的说明来解释这种药物可能引起的反应。第三步:将每组被试各分成两部分,并让两部分被试分别进入两种实验情境中,实验者观察这两种环境下各组被试的情绪反应。(三)实验结果第二、第三组被试在愉快环境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在愤怒的情境中表现出愤怒的情绪,而第一组被试在两种

4、情境中都比较冷静。在情绪的产生中,生理唤醒和环境都有影响,但认知过程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脑皮层将环境、生理和认知信息整合起来后,而产生了一定的情绪。沙赫特和辛格推论情绪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二、情绪的先天获得----哈罗的实验(一)实验背景绝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亲密接触以及依恋的经验对他或她在未来生活中爱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亲近的能力有很重要的影响。情绪的先天论者认为,爱是天生的需要。行为主义者认为爱其实总是和解决饥饿、干渴和避免痛

5、苦这些基本需要相联系的,婴儿对母亲的爱只不过是对食物需要的副产品。哈罗的实验对象:恒河猴(二)实验方法实验材料:两只代理母猴:木制母猴和铁丝母猴两只代理母猴间的主要差异:木制母猴能够提供接触安慰,而铁丝母猴则不能。实验对象:八只幼猴。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由木制母猴喂养,另外一组由铁丝母猴喂养。实验情境:实验者刻意地创造了某些恐惧或不熟悉情景。三种情况:仅出现木制母猴,仅出现铁丝母猴,或两者都不出现。(三)实验结果发现幼猴偏爱有绒布包裹的木制母猴,不论是由铁丝母猴还是木制母猴喂养的幼猴都对木制母猴产生强烈的依

6、恋倾向。当幼猴发现自己正面对一些害怕的事物时,它们便很快跑向木制母猴,并抱住它以获得安慰和保护。当幼猴被置于陌生的环境后,所有幼猴都立即冲向木制母猴,抓住它,用身体蹭它,并摆弄它的脸和身体。如果木制母猴不出现时,它们则会充满恐惧,出现情绪化的行为。哈罗的观点:寻找安全感的需要比探求自然的趋向更为强烈,由接触安慰产生的依恋情感是独立于饥饿和干渴这些基本需要之外的。三、情绪后天习得的实验研究(一)小艾尔伯特的恐惧习得实验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Watson)认为人类情绪是学习和条件反射的产物。他以一名9个月大的婴

7、儿艾尔伯特(Albert)为被试进行条件反射实验,说明了恐惧情绪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后天习得的。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被套用来解释常见的其他情绪,如愤怒、愉快、伤心、惊讶或厌恶等的缘由。(二)习得性失助的实验塞里格曼(Seligman,M.)和梅尔(Maier,S.F.)的习得性失助实验,采用动物被试进行研究,说明抑郁是由于对环境事件严重缺乏控制而习得的(“习得性失助”)。实验用狗被分为三组,每组8只。一组是“可逃脱组”,另一组是“不可逃脱组”,第三组是“无束缚的控制组”。测量指标:(1)从灯光熄灭到狗跳过隔板,

8、平均需要多长时间;(2)完全没有学会逃脱电击的狗在每组中所占的百分率。实验结果逃脱的平均时间失败狗的百分比可逃脱组控制组不可逃脱组可逃脱组控制组不可逃脱组(三)人类抑郁与控制力缺失的关系研究1976年,朗格(Langer,E.J.)和罗丁(Rodin)的实验以人类为被试,希望能直接说明抑郁和控制力缺失的关系。实验对象为某家疗养院的老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告之不同的实验指导语,采用问卷调查外和行为测量来了解被试的反应。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