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021217
大小:281.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7-17
《中国传统人生论即道德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人生论与道德文化及其启示主讲:郑维铭中国传统人生论与道德文化及其启示释题传统文化价值观人生论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共同的思想、文化、道德、精神气质、心理品质等在历史发展进步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稳定的、统一的精神状态。(夏伟东)几个特征几个阶段优劣杂陈绵延不断基础宽厚古代神话寓言传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屈原投江苏武牧羊岳母刺字名言格言近代革命建设改革儒法并用儒道佛杂糅人生论的地位张岱年:“人生论实是中国哲学所特重的。可以说中国哲学家所思所议,三分之二都是关于人生问题的。世界上关于人生哲学的思想,实以中国为最富
2、,其所触及的问题既多,其所达到的境界亦深。”一、人生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位置1、关于人生论人生理论人生哲学(哲理)生命哲学生活哲学胡适译杜威两本书一人生哲学为名胡绳30年代新人生哲学冯友兰1926年人生哲学国民政府高中统编教材2、孔子人生论和道德论的概括崇尚人的独立意志和人格尊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仁与礼“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做人与人格“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子罕》“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颜渊》)注重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反对“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卫灵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阳货》)提倡“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不语怪、力、乱、神”(《述而》)“敏于事”(学而)“敏于行”(里仁)“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里仁)抛弃仁德没法成名学而不厌注重实际的务实精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为政)“子入太庙,
4、每事问。”(八佾)反对“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不排斥个人利益“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去)之,不去也。”(里仁)反对“放于利而行”认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等浮云。”(述而)提倡“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宪问)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推己及人的处世原则提倡爱人,泛爱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12.2)“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卫灵公)“克己”(颜渊)“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人则
5、轻以约,责己则重而周。”“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的人和思想是孔子“爱人”思想的延伸巧言令色“德之贼也”(《阳货》)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仁者必有勇。”“见危授命”(宪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仁民惜物的自然观“仁及草木。”“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述而)不滥捕鱼鸟。“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乡党》)3、为什么占有如此重要位置地理经
6、济背景《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大陆国家—以农为本—家族制度—五伦—农的眼界—直接领悟讲究顺乎自然《吕氏春秋∙上农》对比农、商两种人海洋国家—商业—抽象数字—关于变化—精细精明二、中国传统人生论和道德文化中的几个主要问题1、天人关系论——人在宇宙中之位置人生意义渺小庄子秋水篇:“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乎马体乎?”优异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荀子:“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物有四级,人最宝
7、贵董仲舒:“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孝悌衣食礼乐几个基本观点天人合一天人相通天人相类天人有分和天人相胜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有其时,人有其治。各有特殊功能2、人禽(兽)之别论墨子:“今之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因其羽毛,以为衣裘…今人与此异者也,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孟子仁义礼智人之四端荀子“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而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王制)人的社会性—做人不仅要有物质生活,而且要有社会精神生活;不仅自己生存。而且要想到别人,懂礼
8、义…个人修养是做人的根本。3、人性善恶论性善论孟子性恶论荀子“饥而欲饮寒而欲暖”“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性有善有恶论和性无善无恶论告子世硕举人之善行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性三品论董王韩有仁无贪有贪有仁有贪无仁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性二元论张载朱熹理是善的气则有清浊多少之分性日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