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75960
大小:3.68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7-16
《[文学]古代文论第二讲先秦文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先秦文论第一节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诗言志”“诗言志”“帝(舜)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尧典》)一、有关原始艺术的两个问题:释“乐”;释“声律”。二、“诗言志”本义。三、“诗言志”的政教化:诗一名而三训。一、释“乐”1、乐字的本义:谷物结穗2、乐指乐器《说文》:“乐,五声八音总名。像鼓鼙。木,虡也。”3、乐指一切使人快乐的对象荀子《乐论》:“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
2、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二、释“声律”声有五声五音,后来加上变徵变宫,成七声或七音。律指十二律吕。声律的作用是为诗歌定调子和配乐。诗是“歌词”,声律是“乐调”。《诗大序·正义》:“诗是乐之心,乐为诗之体,故诗乐同其功也。初作乐者,准诗而为声;声既成形,须依声而为诗,故后之作者,皆主于乐文也。”1、五音或七音“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文心雕龙·声律》七音次序: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现代简谱:1234567“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听宫,如牛鸣窌(窖)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鸣。”(《
3、管子·地员》“(燕)太子(丹)及宾客知事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音,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条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史记·刺客列传》2、十二律吕“黄帝使伶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昆仑之北谷)生,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凰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凤雄凰雌,阳律阴吕。二、“诗言志”本义1、诗言志诂训《说文》:“诗,志也。”又,“志,意也。”又,“意,志也。”《诗大序》解释说:“诗者,
4、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孔颖达《诗谱序正义》引郑玄说“诗所以言人之志意。”二、“诗言志”本义2、“志”即“怀抱”闻一多考出“志”有三个义项: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但在“诗言志”这句话里,“志”指“怀抱”。二、“诗言志”本义3、言志即载道“如果从起源或原意看,……特别是如果联系‘诗’与‘乐’来看,‘诗’大概最初就是巫师口中念念有词的咒语,与祭神活动密切相关。其后才逐渐演化为对祖先的事功业绩、本氏族的奇迹历史、军事征伐的胜利、祭祀活动的仪容等等的记述、歌颂和传递。这大概是‘志’的最初的真实含义。……从而,如果把‘诗言志’的原本含义看作近代抒发个人志趣情感的表现
5、主义,无疑是很不准确的。”(李泽厚《美的历程》)三、“诗言志”的政教化:诗一名而三训孔颖达:“然则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恶,述已志而作诗,为诗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队(坠),故一名而三训焉。”《诗大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主于文辞而托之以讽),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故曰风。……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郑玄《诗谱序》:“论功颂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各于其党,则为法者彰显,为戒者著明。”第二节孔子诗文理论《论语》成书《汉
6、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似曾参一派),故谓之《论语》。”《论语》的版本祖本:何晏《论语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正义》,今十三经注疏本。宋朱熹《论语集注》,是为“四书”本,成八股文代圣贤立言的重要读本。清刘宝楠《正义》本,属蔡元培主编“诸子集成”本之一。时贤杨伯峻《论语译注》。(一)论文辞创造1、《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宪问》:“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巧言,
7、好其言语;令色,善其颜色,皆欲令人说之,少能有仁也。”3.《卫灵公》:“辞,达而已矣。”后代文家论文,作了两方面引申。其一是方孝孺《与舒君书》,将“辞,达而已矣”解释成“辞贵达道”。其一是苏轼,在《答谢民师书》将“辞达而已矣”解释成是作文的最高境界:“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之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二)论诗社会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