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122531
大小:193.54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2-27
《[文学]古代文论习题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中国古代文论》期末名词解释总复习概第一章:先秦1、“兴观群怨”说: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朱熹解释为:兴,指诗歌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精神之兴奋,从吟诵、鉴赏诗歌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比较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情感心态。群,指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怨,就是文学作品(诗歌)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讽谏作用。>2、“尽善尽美”说:这是孔子在评述“韶乐”与“武乐”时对韶乐所下的定义。他认为舜时的韶乐,“既尽善又尽美”,原因是因为舜具备了圣德而受禅让,故尽善。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在审美判断中融入道德批判的因素。>3、“养气”说:孟子在《孟子̶
2、6;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最本质的人格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4、“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说:“以意逆志”
3、与“知人论世”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以意逆志”的“意”当是指读者之意,而“志”则是作者的思想意志。就是说读者要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但是我们在理解“以意逆志”时要联系孟子说话的整个意思。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即是认为,解释诗的人,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意逆志”呢?这就要求“知人论世”了。即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可以说“知人论世”是“以意逆志”的前提,而“以意逆志”则是“知人论世”的结果。孟
4、子的“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说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大量的诗话、词话等大抵都是运用这一原则进行文学评论和批评的。>5、“虚静”和“物化”说:“虚静”是庄子提出的艺术创作论。他认为,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境地,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而“物化”说则要求主体的“自然”与客体的“自然”合而为一,这样的创作自然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了。>6、“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说:庄子的“言不尽意”说,意即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的复杂思维内容充分
5、体现出来。这对文学艺术创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尤其是诗歌创作,往往是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则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南北朝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章:两汉35>7、“发愤著书”说:“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根据历史伟大的事迹而概括出来的。他自受宫刑摧残后,因受刺激而更加坚定了其抱负信仰,并由此联想到多少先贤因遭困厄而发愤著书。其“发愤著书”说中的“愤”固然包含了个人怨愤的情绪,
6、更主要的,乃是“发愤忘食”,为珍惜光阴孜孜不倦之谓矣。>8、“讽谏”说:《毛诗大序》提出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充分肯定了文艺批评现实的意义与作用,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运用文艺来揭露、批判现实的黑暗,提供了理论依据。>9、“诗六义”说:《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它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和典型性的特征。>10、“情志统一”说:《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在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强调诗歌是“吟咏情性”的。“情志”说正确地阐明了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进
7、一步深化了。情志说的提出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发展影响很大。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11、“文气”说:曹丕的《典论?论文》从研究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特征关系出发,特别强调了作家个性对文章创作意义的重要性,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特征形成的。它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