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教促学,创设“好”情境

利教促学,创设“好”情境

ID:39914977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4

利教促学,创设“好”情境_第1页
利教促学,创设“好”情境_第2页
利教促学,创设“好”情境_第3页
利教促学,创设“好”情境_第4页
利教促学,创设“好”情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教促学,创设“好”情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利教促学,创设“好”情境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荣炳中心小学韦方平利用情境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的认同,让学生尽可能地进入现实的环境或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有效地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初衷,是完全符合新课标精神的。然而如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学情境,怎样创设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情境的创设起到利教促学的作用,却是当前一些教师在现实教学中难以把握的教学问题,教学情境创设不当,走入误区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地存在。笔者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案例,试分析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力求对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以启迪。现象一:生搬硬套教学片段回眸——三年级数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2、设境导入故事导入:大家都知道,小猴最喜欢吃桃,小猴看到树上有这么多桃十分眼馋。于是它就去摘桃,第一跳没摘到,第二跳没摘到,第三跳没摘到,第四跳也没摘到。你说说,它摘了多少个?生:这只猴子一个也没有摘到。师:怎样列式?生1:用加法算0+0+0+0=0生2:用乘法算0×4生3:用乘法算4×0师:为什么0×4和4×0都等于0呢?生:因为它们都表示4个0相加。[点评:不难看出教师对上述教学情境的创设真可谓煞费苦心,这位教师已具有了较强的情境资源的整合意识。但是此教学情境中连续出现几个“一个也没有摘到,用0来表示”,学生能很轻易地得出“结果一个桃也没有摘到”。教师为了列乘法算式的需要,

3、主观地生硬地要求学生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出乘法算式,无视学生的学习心向,为组织教学生搬硬套。]现象二:浅尝辄止教学片段回眸——四年级数学“加减的简便计算”的导入师: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学好数学能帮助我们有序地思考,理性地生活,现在有一位妈妈在商场购物时遇到的实际问题,你能帮她解决吗?“妈妈买了一台排风扇要花98元,她给了营业员一张100元面值的人民币,营业员要找给妈妈多少钱?”生:(异口同声)2元。师:同学们真聪明,在购物时多收了多少,就要找回多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简便运算,计算时就要用到这一原理。师:出示例题“236+197”[点评:由购物的情境引入“化整百,找

4、零头”,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试图去追寻数学模型的生活的源头,加上一个接近整百的数,依托在购物中找钱方法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理解加减计算中相关的简便方法。而这位教师在教学起始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刚刚触摸到简便计算的生活原形,就随即导入了例题的分析与解答,没有充分利用情境中所提供的思维模型,使例题的探索与生活经验比较融洽的结合起来。]现象三:流连忘返教学片段回眸——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的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请你猜猜看。”生(七嘴八舌):25、28、32、40、36、45┅┅师:你能说说理由吗?生1:因为你很年轻,所以25岁。生2:你和我爸爸差不多,所以是36岁

5、。师:“如果老师告诉你老师的年龄是4的倍数,想一想老师可能是多少岁?生:(24、36、40岁)师:“你能确定老师的岁数吗?”生:不能。师:如果老师的年龄还是6的倍数呢?生(齐答):36岁师:那你是怎样想的?生:因为36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的数除了36,还有哪些?”板书:12、24、36、48……师:“老师的岁数就一定是36岁吗?生:继续争论……[点评:猜年龄引出了两个数的公倍数,但学生找到了4和6的公倍数后,就应顺势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公倍数的意义,不能纠缠于“你怎么知道老师的年龄的”这一话题,情境只有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

6、就是多余的。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从生活情境中及时提炼数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现象四:越俎代庖场景回放——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尺”一课的起始教学师:我们的教室占地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师:对,我们教室地面长方形的长是9米,宽是6米,请你来当小小设计师,按一定的比例将实际的长、宽缩小,将教室占地图画在纸上,设计出你的教室平面图。出示设计要求: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2、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3、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之间的比,化简。4、完成后讨论,你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的。生:开始动手设计……[点评:利用学生现实处在的空间——教室占地作为探究的对象,学生

7、倍感亲切,探究的欲望强烈,本情境所指向的数学活动的实质是要求学生将实际距离按恰当的比例缩小后,画在纸上,乍一看,学生的操作活动很具有挑战性。但是,此时学生并不具备比例尺的数学原理,且学生的活动过程完全是在教师的操作要求的牵制下展开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有越俎代庖之嫌,超越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局限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分析与构想:建构主义认知观认为:知识总是要适应于它应用的环境、目的和任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保持和使用其所学的知识,应尽量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或在适当的情境中组织学习活动,促进知与行的结合。在实际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