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一草一木总关情)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草一木总关情)

ID:39857350

大小:4.82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7-13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草一木总关情)_第1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草一木总关情)_第2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草一木总关情)_第3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草一木总关情)_第4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草一木总关情)_第5页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草一木总关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草一木总关情鉴赏古代诗词之二:鉴赏诗歌的形象知识链接《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言志,这种志往往要通过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体现出来。诗歌中的形象指诗中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它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高考真题速递(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

2、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高考真题速递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高考真题速递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

3、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③“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我们要通过形象来挖掘探寻诗人的情感心志。人物形象1、作品中的人物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知识链接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其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

4、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2、抒情主人公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答: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卓然独立的形象。实例解析实例解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被贬黄州。比较“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谈谈本词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答:“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生活

5、闲适,体现出的是“淡泊”;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面对挫折打击,能自我解脱,显示出的是“旷达”。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人物形象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考真题演练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答:(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高考真题演练(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

6、“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2、关注人物形象特点人物形象(08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

7、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答: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中归去!鉴赏人物形象的解题步骤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