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86257
大小:730.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8-23
《《一草一木总关情》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咏物诗到了唐代开始蔚为大观,它已经逐渐脱落了旧时代的气息,呈现出唐代诗歌的风貌。唐代咏物诗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咏物诗的内容:通过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作者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卜算子·咏梅
2、(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诵读解意2、形象分析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5、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如何鉴赏咏物诗: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3、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5、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咏物诗常用的写法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比喻、象征、对比、烘托、拟人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杜甫一生怀有远大抱
4、负和志向,他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首诗借咏友人房兵曹胡马而言心中之志,充分体现了青年杜甫蓬勃向上、锐意进取之精神及遒劲豪迈的诗圣风格。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实写马的外形动态。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那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刻画马的形象的?写出了它的哪些特点?首句点明来历不凡,接着对马的风骨作了形象的刻画。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这就是所谓的“写意传神”。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
5、勾勒出神峻的轮廓。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更衬映出马的精悍。奔驰之态:马疾驰时脚蹄几不落地的飞爽感受,刻画出马腾空凌厉的雄姿。颔联对这匹骏马的昂藏不凡刻画细致,维妙逼真,使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跃然纸上。作者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其中“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这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侧面描写:诗人不正写马快,而从骑者的感受来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
6、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后四句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言志。借写胡马的品格,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更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诗人极口赞誉这匹宝马良驹能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尾联既是言马更又言人,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再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
7、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反映出诗人自己的壮阔胸襟!唐代“咏蝉”三绝虞世南的《蝉》,骆宾王《在狱咏蝉》及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都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了极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虞世南的《蝉》是唐代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虞世南曾被唐太宗赞誉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对其人品和才学评价极高。这首诗借咏蝉
8、道出了一个哲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强调了一种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1、诵读解意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4、手法:托物言志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李商隐《蝉》赏析本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