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835505
大小:1001.1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7-12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前551-前479)(前427-前347)(前384-前322)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探寻2500年前的孔子及其身后的文化遗产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五句《论语》经典名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在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与‘共同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最重要、最巨大作用的是孔子。”——张岱年“天下君王至于
2、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历史学家夏曾佑2007年12月20日,作为非洲首家孔子学院的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迎来了两周岁生日。2007年3月14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孔子学院正式宣告成立。这是迄今为止在澳大利亚境内成立的第三所孔子学院。一、开创儒家思想1、核心内容礼仁中庸秩序爱人礼:等级规范仁:人际关系礼有仁无——矛盾激化礼无仁有——尊卑模糊“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3、●材料一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三: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恭而无礼,就会劳扰不安;慎而无礼,就会畏葸不前;勇而无礼,就会犯上作乱;直而无礼,就会急切伤人。)恭慎勇直均是美行,但是没有礼的节制就会有失材料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在上“垂范”的方式,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材料四:克己复礼材料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材料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
4、,臣臣,父父,子子。”⑴“礼”的思想①含义:②地位: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制度、准则,“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礼治”(“德治”)方法——克己复礼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等级秩序。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国立身的基础③评价:●积极:有利于建立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消极:维护奴隶制的规范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体现其思想保守的一面。(政治概念)材料一仁者亲(爱)亲(亲人)为大——《中庸》材料二厩焚(孔子家的马棚失火被焚)。子退朝(上过朝回家,才得知此事),曰:
5、“伤人乎?”不问马(注:在当时,马车是地位的象征,是孔子身份的证明物)。——《论语·乡党》材料三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论语•为政》材料四苛政猛于虎。——《礼记》材料五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仁”的含义。(1)含义:对别人——①爱亲人②爱他人对统治者——仁政、德治对自己——克己复礼⑵“仁”的思想(伦理概念)(2)方法:“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要求别人接受;对于自己不想
6、干的事情,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孔子的爱人是有等差的爱VS墨子兼爱是博爱无区别的爱。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子曰:仁者爱人。①含义:②地位:③表现:评价: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体现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仁爱有等级⑵“仁”的思想(伦理范畴)对于统治阶级:对于普通人:“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宽以待人、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目的是
7、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是有进步意义的。)如果说“礼”是儒学的表层结构的话,那么“仁”就是它的思想核心。主要涉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是内向性的追求。“人而不仁,如礼何?”儒家学说是以“仁”释“礼”,“仁”、“礼”合一,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体的内在自觉,再由个体自觉推广至整个社会,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文化精神的根基。“互为表里”●“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作为一种道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