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89987
大小:82.6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1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边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四章三角形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1课时)一课时成志杰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几节中,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以及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图形的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全等条件中的“边边边”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图形的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的活动,通过拼图、折纸等方式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
2、,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认识,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边边边”的条件,并能应用这一条件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外显的具体教学目标,本课内容从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空间与图形”的总体目标:“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全等“边边边”的条件,经
3、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历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过程,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情境引入、合作学习、课内链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出示幻灯片,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相等的边和角,复习全等三角形所具有的性质。然后提出问题:要画一个三角形与小明画的三角形全等需要什么条件?一定要知道所有的
4、边长和所有的角度吗?条件能否尽可能的少?是需要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还是更多的条件?活动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起所学的和三角形全等相关的一些性质和概念。并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方式,在条件由少到多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活动内容:探索一: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SSS”一、做一做.1.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画三角形时,大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结论:经过探索得出不全等。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照下面的条件做
5、一做。(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45°;(3)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cm,6cm.结论:探索验证两个条件时也不全等。二、议一议.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1、给三个角;2、给三条边;3、既给角,又给边)三、做一做.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和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出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结论: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cm,5cm和7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
6、出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为:“边边边”或“SSS”活动目的: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可以使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问题的提出从条件的由少到多,由简到繁,一步步深入、引导,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探索二:三角形的稳定性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去三根塑料条,用铁丝绑成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再用四根塑料条做成四边形;通过拉伸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框架是固定的,四边形框架其形状可以改变。总结:我们做成的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形状是固定不变的,三角形的这种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问题: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是
7、说明下列设计的合理性。第四环节课内链接活动内容:1.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2.已知:如图AB=CD,AD=BC.则∠A与∠C相等吗?为什么?ADBC活动目的:巩固练习,对课上的探索结论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例1的设计是使学生练习使用举反例这一解题方法,对于这类可以猜想出结论是否定答案的题,可以提示学生尽量去选择身边常见的较为简单的例子作为反例,例如这道题,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板。学生善于发现、找到这些简单的例子,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应用举反例的方法。通过例2主要是让学生练习去应用本节课学习的利用三边判定全等的方法。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