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比较探究《诗歌三首》备课全方案素材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比较探究《诗歌三首》备课全方案素材北师大版

ID:39763370

大小:180.8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1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比较探究《诗歌三首》备课全方案素材北师大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比较探究《诗歌三首》备课全方案素材北师大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比较探究《诗歌三首》备课全方案素材北师大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比较探究《诗歌三首》备课全方案素材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三首》备课全方案新课导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些都是描写莲花的诗句,莲花,不但是作家们的爱物,也是诗(词)人们钟情的对象,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描写莲花的诗(词)。积累整合字词积累1.易读错的字音燎(liáo)溽暑(rù)窥檐语(kūi)浦(pǔ)2.词语释义乱入:争先恐后地进入。溽暑:湿热的暑气。侵晓:临近拂晓。侵,接近。宿雨:昨夜的雨。无穷碧:形容莲叶面积大,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作者介绍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

2、(今陕西西安)人。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诗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终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诗作语言浅近,不堆砌典故,风格清新、活泼、自然。擅长七绝,以写景咏物见长。有《诚斋集》。周邦彦(1056一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常能变化六朝小赋和唐诗语言、意境人词,且出以新意。所作以羁旅行役、离别相思题材为主。善于铺叙,语句精工,风格典雅。所作词上承温庭筠、

3、柳永之风,下启吴文英一派,影响甚巨。有《片玉集》。背景资料《采莲曲》中诗人描写了夏日来临,一群采莲姑娘混入莲叶中,让人难以分辨的情景。诗人把这美景描绘出来,体现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欢乐情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著名的写景诗,是诗人在杭州时所作。六月的杭州已经暑热难耐。但清早还算凉快,尤其是位于西湖西南边的净慈寺一带,由于地处山水之间,更为凉爽。一天早晨,诗人呼吸着凉爽的新鲜空气,步出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官居直阁秘书),路过西湖边。大概是因为很久未到西湖边了,突然间,满湖的莲花闯入了他的眼帘,大自然的美色

4、—下子把他征服了。他不禁脱口而出,吟唱出了这首小诗。《苏幕遮》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至哲宗元祐元年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人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了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主题总结《采莲曲》描写了夏日来临,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会出来的情景。全诗体现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诗人步出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路过西湖边。满湖的

5、莲花闯入了诗人眼帘。诗人对大自然的美景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西湖景色的赞美之情。《苏幕遮》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由此而引入故乡归梦。作者家住吴门,却久客京师,面对荷花,自然会勾起思乡之情,词的上下片联成一气,融景人情,不着痕迹。结构图解问题探究1.《苏幕遮》中一个“梦”字用得十分巧妙,结合原词赏析一下。如果本词中有一个字值得体悟,那就是“梦”。从上下文来说,前面是设问:“五月渔郎相忆否?”从词意来看,如果只是问渔郎,是不是想起了当年一起“小楫轻舟”?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是问人家是不是记得当年一起在“小楫轻舟”上做到芙

6、蓉浦去的梦,这个问题可就有点不到位了。既然已经有了舟楫,到芙蓉浦,就不该是梦想了。不可实现,才做梦;明明实现不难,还要停在轻舟上做梦,是不是有点傻啊?可见这里的“梦人芙蓉浦”,应该还有一重含意,那就是,是作者自己,梦见自己曾经“小楫轻舟”。这个“梦”字,好就好在用得非常朦胧、模糊,它传达出来的情感十分到位、准确,因而确为一妙笔。2.“一一风荷举”为什么如此形象、传神?用具体的词描写荷花,更为直观可感;写景叙事化,更富动感,更像电影;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荷花临风而举的最基本特征;字用得妙,尤其是“一一”二字。这句词也表现了

7、词人不断扩展、默默欣赏的情感。写作特色技法运用(1)衬托写法。衬托也叫映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陪景,加以烘托。《采莲曲》这首诗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了悠然不尽的情味。(2)虚实结合的写法。虚与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的

8、六月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莲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