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定理及其证明

蝴蝶定理及其证明

ID:39726528

大小:9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10

蝴蝶定理及其证明_第1页
蝴蝶定理及其证明_第2页
蝴蝶定理及其证明_第3页
蝴蝶定理及其证明_第4页
蝴蝶定理及其证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蝴蝶定理及其证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蝴蝶定理及其证明[蝴蝶定理] 已知圆O,PQ是一条弦,设M为弦PQ的中点,过M作弦AB和CD。设AD和BC各相交PQ于点X和Y,则M是XY的中点。       证明:过圆心O作AD与BC垂线,垂足为S、T,连接OX,OY,OM。SM。MT。 ∵△SMD∽△CMB,且SD=1/2ADBT=1/2BC,    ∴DS/BT=DM/BM又∵∠D=∠B    ∴△MSD∽△MTB,∠MSD=∠MTB    ∴∠MSX=∠MTY; 又∵O,S,X,M与O,T。Y。M均是四点共圆,    ∴∠XOM=∠YOM    ∵OM⊥PQ ∴XM

2、=YM   还有一种解析几何法,给出了推广。   [推广] 二次曲线S的三条弦AB,CD,EF交于一点M,ED交AB于Q,CF交AB于P,则1/QM-1/PM=1/AM-1/BM. 以M为原点,AB为x轴,S:Ax^2+Bxy+Cy^2+Dx+Ey+F=0,CD:y=k1x,EF:Y=k2x,过C,D,E,F四点的二次曲线系方程:S+t(y-k1x)(y-k2x)=0.令y=0,得(A+tk1k2)x^2+Dx+F=0,其根为曲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则Fx^2+Dx+A+tk1k2=0根为横坐标的倒数,其和=-D/F为定值。

3、即1/QM+1/(-PM)=1/AM+1/(-BM).得证。蝴蝶定理  蝴蝶定理  蝴蝶定理最先是作为一个征求证明的问题,刊载于1815年的一份通俗杂志《男士日记》上。由于其几何图形形象奇特、貌似蝴蝶,便以此命名,定理内容:圆O中的弦PQ的中点M,过点M任作两弦AB,CD,弦AD与BC分别交PQ于X,Y,则M为XY之中点。  出现过许多优美奇特的解法,其中最早的,应首推霍纳在职1815年所给出的证法。至于初等数学的证法,在国外资料中,一般都认为是由一位中学教师斯特温首先提出的,它给予出的是面积证法,其中应用了面积公式:S=1

4、/2BCSINA。1985年,在河南省《数学教师》创刊号上,杜锡录同志以《平面几何中的名题及其妙解》为题,载文向国内介绍蝴蝶定理,从此蝴蝶定理在神州大地到处传开。  这里介绍一种较为简便的初等数学证法。  证明:过圆心O作AD与BC的垂线,垂足为S、T,连接OX,OY,OM,SM,MT。  ∵△AMD∽△CMB  ∴AM/CM=AD/BC  ∵SD=1/2AD,BT=1/2BC  ∴AM/CM=AS/CT  又∵∠A=∠C  ∴△AMS∽△CMT  ∴∠MSX=∠MTY  ∵∠OMX=∠OSX=90°  ∴∠OMX+∠OSX

5、=180°  ∴O,S,X,M四点共圆  同理,O,T,Y,M四点共圆  ∴∠MTY=∠MOY,∠MSX=∠MOX  ∴∠MOX=∠MOY,  ∵OM⊥PQ  ∴XM=YM  这个定理在椭圆中也成立,如图  1,椭圆的长轴A1、A2与x轴平行,短轴B1B2在y轴上,中心为M(o,r)(b>r>0)。  (Ⅰ)写出椭圆的方程,求椭圆的焦点坐标及离心率;  (Ⅱ)直线y=k1x交椭圆于两点C(x1,y1),D(x2,y2)(y2>0);直线y=k2x交椭圆于两点G(x3,y3),H(x4,y4)(y4>0)。  求证:k1x1x

6、2/(x1+x2)=k2x3x4/(x3+x4)  (Ⅲ)对于(Ⅱ)中的C,D,G,H,设CH交X轴于点P,GD交X轴于点Q。  求证:

7、OP

8、=

9、OQ

10、。  (证明过程不考虑CH或GD垂直于X轴的情形)  2.解答:北京教育考试院招生考试办公室专家在公布的《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答案汇编》中给出的参考解答如下:  (18)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的基本知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5分。  (Ⅰ)解:椭圆方程为x2/a2+(y-r)2/b2=1  焦点坐标为x代入椭圆方程,得b2x2+a2(

11、k1x-r)2=a2b2,1  (Ⅱ)证明:将直线CD的方程y=k  整理,得  (b2+a2k12)x2-2k1a2rx+(a2r2-a2b2)=0  根据韦达定理,得  x1+x2=2k1a2r/(b2+a2k12),x1·x2=(a2r2-a2b2)/(b2+a2k12),  所以x1x2/(x1+x2)=(r2-b2)/2k1r①  将直线GH的方程y=k2x代入椭圆方程,同理可得  x3x4/(x3+x4)=(r2-b2)/2k2r②  由①,②得k1x1x2/(x1+x2)=(r2-b2/2r=k2x3x4/(x

12、3+x4)  所以结论成立。  (Ⅲ)证明:设点P(p,o),点Q(q,o)。  由C,P,H共线,得  (x1-p)/(x4-p)=k1x1/k2x4  解得P=(k1-k2)x1x4/(k1x1-k2x4)  由D,Q,G共线,同理可得  q=(k1-k2)x2x3/(k1x2-k2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