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三诗歌课内鉴赏复习(答案版)

粤教版必修三诗歌课内鉴赏复习(答案版)

ID:39726008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10

粤教版必修三诗歌课内鉴赏复习(答案版)_第1页
粤教版必修三诗歌课内鉴赏复习(答案版)_第2页
粤教版必修三诗歌课内鉴赏复习(答案版)_第3页
粤教版必修三诗歌课内鉴赏复习(答案版)_第4页
粤教版必修三诗歌课内鉴赏复习(答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粤教版必修三诗歌课内鉴赏复习(答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期末复习之诗歌鉴赏课内诗歌鉴赏总共21题,共63分;《蜀道难》完成1——4题(4*3=12分)1.对《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像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诗人情感的气质。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D.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

2、《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解析】选D。这首诗不是新乐府的诗歌形式。2.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于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解析】选D。作者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3.诗中反复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

3、句子,作者的用意是()A.诗人一开篇就以此句极言蜀道之难,用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豪放的基调;以下反复出现,使它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那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B.诗人反复使用这样的句子,是为了突出蜀道之难,加大全诗的气势。C.诗人以这句诗作为发语词,以便为下面写各个景点作铺垫。D.在诗的感情转折处,诗人用此句拓展出蜀道上的奇丽景色。解析:解答这类题首先要从整体上感知,把握全诗。其中B、C两项都只从一个方面说明作用,而D项则在原诗中找不到依据。答案:A4.下列有关《蜀道难》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D.这首诗诗人展开丰富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7解析:D项中“关注社会、关注

5、人生的一贯诗风”错。李白诗中尽管确实有一些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实则写仕途坎坷”也无依据。答案:D复习《山居秋暝》,完成5——6题5.对《山居秋暝》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点明时间氛围。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空山”之“空”,含有宁静之意。B.第二联描画了幽清明净的自然图景。诗人是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C.第三联描画了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浣衣女子,结伴归来,竹林中传出

6、一阵喧笑,溪中莲花动荡,那是渔船在沿水下行。D.《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尾联反用其意,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春暖花开,春意正浓,景色可人,王孙们可随意停歇,自可留在这洁净纯朴的山中。解析:D反其意而用,春芳虽然自然而然地消歇了,但秋光一样美丽,暗寓了作者的隐逸之情。6.对《山居秋暝》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第二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第三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B.诗中,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

7、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C.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先写“竹喧”、“莲动”,再写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解析:第二联和第三联的分析相反。复习《书愤》完成7——8题7、对这首诗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愤” 的“书”作动词,书写。标题意为书写一腔悲愤。 B.“早岁”即“早年”,指诗人的青

8、壮年时期。 C.这是一首七律,三、四句和五、六句对仗工整。 D.“谁堪伯仲间”是说谁能写出像《出师表》那样的名篇呢? 解析:答案D。这句话是说当警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矢志北伐的人啦,借用历史典故,暗讽统治者是“阿斗”。委婉、悲愤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前句是对现在的慨叹,后句是早岁的豪情,构成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B.第二联回忆两次不寻常的战争经历,是对“气如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