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51104
大小:307.51 KB
页数:69页
时间:2019-07-08
《态度、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态度、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教学目标:概括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列举改变态度的方法;解释工作满意度的决定因素;陈述工作满意度与绩效之间的联系;描述组织承诺的结构与形成。本章结构第一节态度与行为第二节工作满意度第三节组织承诺一、态度概述态度(attitudes)是关于客观事物、事件和其他人的评价性陈述,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倾向——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作为影响个体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态度经常被用来解释人们的某些行为。态度的含义情感成分(affectivecomponent)行为成分(behavioralcomponent)认知成分(cognitivecomponent)态度的组
2、成成分——ABC模型一、态度概述一、态度概述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一)欲望(二)知识(三)个体的经验一个人可以有几千种态度,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只集中在少量与组织工作相联系的态度上。在这些工作态度中,有两个态度尤其需要强调,这就是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它们是研究人员和管理者最为感兴趣的关键性态度。态度的类型一、态度概述二、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大多数时候,态度与行为之间是一致的。当出现不一致的时候,人们也总是会寻求各种方法以保持各种态度之间的一致性以及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这些措施包括改变态度、改变行为以及为这种不一致找一种合理化的解释等。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原理美国社会心理学
3、家列昂·费斯廷格(LeonFestinger)于1957年提出了认知失调(cognitivedissonance)理论。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所能感受到的不同态度之间或者他的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不和谐状态。认知失调理论:态度与行为之间可能是不一致的二、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费斯汀格曾以研究”每个人对事物的兴趣是否影响到了工作效率”为名义,招募了一批大学生来做一些枯燥乏味的工作。其中一件事是把一大把汤匙装进一个盘子里,再一把把地拿出来,然后再放进去,来来回回半个小时;还有一件是转动计分板上的48个木钉,每根顺时针转四分之一圈,再转回,也是反反复复耗费了半个小时。工作完成后,实验者要求每个大学
4、生告诉下一个来做实验的人这个工作十分有趣,并给予1美元或20美元的奖励。几乎所有的人都照办了。接着,再调查他们本身对刚才所进行工作的看法,结果发现与一般预期相反,得到1美元奖励的人反而认为工作比较有趣。费斯汀格指出这背后正是认知失调在起作用。因为说谎这件事与不应该说谎的信念出现了冲突,使人处于认知失调状态。给以20美元的奖赏,使一部分人获得了说谎的好理由,从而帮助他们解脱了认知失调;然而对于只得到1美元的人来说,却不足以作为说谎的借口,于是他们不得不做出心理调整,改变了自己的观点,肯定工作的确是令人愉快的,以从另一个方面解除认知失调现象。让孩子们去吃自己不喜爱的蔬菜,同时告诉其
5、中的一组孩子,他们的父母知道他们会吃光这些蔬菜,以造成某种既成事实。结果发现,被迫吃完了这些蔬菜的孩子对蔬菜的喜好程度明显增加了,这也证实了认知失调论的科学性。面对两个公司的选择,A公司工资高,待遇好,但竞争激烈;B公司规模小,工作稳定,升迁较慢。一旦决定进入A公司,你会认为展现自己的能力很重要;相应的,选择了B公司,你又将赞同对公司忠诚的美德,况且工作压力轻也使人生更惬意。只有如此,才不会否定自己选择的明智,引发认知失调。另外,我们对一件事投入的心力越大,历经的磨难越多,对成果也会越珍惜,这也是符合认知失调理论的。比如,我们加入某个组织时,如果入会的手续严格,受到的阻碍大,那
6、么我们就更加喜欢这个组织,对组织的评价以及忠诚度也越高。该现象业已得到实验研究的证实。列昂·费斯廷格认为,任何形式的不和谐都会导致个体心理上的不适感。而个体将会去寻找使不协调最少的稳定状态。人们想降低认知失调的愿望是否强烈,往往取决于三个因素:①造成失调的因素的重要性;②失调结果是否能为个体控制;③报酬也可以影响个体试图减少失调的动机。认知失调理论:态度与行为之间可能是不一致的二、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总之,一致性理论认为个体总是会主动地采取措施以改变态度与行为的不和谐状态以达到一致,但是,认知失调理论却认为,个体的不协调状态并不一定导致他们去寻找平衡状态,换句话说,态度和行为之
7、间不一定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没有我们原先预想的那种必然的联系。认知失调理论:态度与行为之间可能是不一致的二、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当考虑到某些中介变量之后,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这些中介变量包括:态度与行为是否是具体的、社会压力、个体是否体验过某一态度等。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二、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theory)考察行为是否影响态度。自我知觉理论认为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事实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