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42539
大小: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8
《清城教育论坛之感悟北师大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城教育论坛”之“感悟北师大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一、解读名师文化论——钱志亮的解读学校文化——石钟英的新时期学校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二、印证名师文化论——北京十一中三、拓展名师文化论(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掘及其现代转化1、“有教无类”的全民观念;2、“智仁双修”的人格理想;3、“义利统一”的价值导向;4、“天人合一”的博大情怀;5、“整体辩证”的思维方式。(二)中西文化教育传统差异之比较:1、在理想人格上,西方教育家提倡个人本位,注重个性人格的培养,追求人格的自由独立性;中国教育家则主张社会本位,强调群体人格的塑造,追求人格的内圣外王范式和群体独立精神。6
2、2、在人性与教育功能上,西方教育家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在于人是有理智的,注重人的理智本性;中国教育家则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在于人是有道德的,注重人的道德本性。这一基本的人性论分歧对中西教育功能的理论探索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迥然相异的学术风格。3、在课程论上,西方课程结构属主智型,体现了西方教育传统的自由品性;中国教育传统属重德型,反映了中国教育传统的伦理精神。4、在教学方法论上,西方教育家热衷于“天人相分”的分析思维,提倡科学理性和实验精神;中国教育家则以“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为主导,强调道德体悟并形成注经传统。(三)中国当代文化格局和思潮演变上:中国
3、当代文化的基本格局1、“计划”时代的终结(1)“一体化”过程简述(2)计划经济和计划思想(3)计划文化的困难2、二元对立模式的消解(1)启蒙和革命的冲突(2)个体与集体的冲突(3)城市与乡村的冲突3、“三足鼎立”文化格局的形成(1)官方主流文化及其特点6(2)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的处境(3)市场和大众文化的兴起下:中国当代文化思潮的演变1、英雄时代的隐退(向偶像崇拜转移)2、精英文化的失落(向娱乐文化转移)3、理性权威的弱化(向集体癫狂转移)4、精神价值的困惑(向物质主义转移)(四)当今社会文化存在的六大病态社会心理1、物欲化倾向:重物质,轻精神;2、粗俗化倾向:报复原来
4、极端政治化的倾向,向原始的、本能的方向的复归;3、冷漠化倾向:人际关系淡漠,缺乏同情,见义不为,甚至见死不救;4、躁动化倾向:情绪化和非理性;5、无责任化倾向:无兴趣(情绪冷淡,精神空虚、情感萎缩、厌世不振)、无所谓(虚无主义,玩世不恭)、无意义(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6、浮夸化虚假化倾向:说假话,吹大牛,经济功利性取向。(五)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文化整合1、坚持宽容的精神;2、加强理解的意识;63、进行创造的活动。(六)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校长角色1、文化的传承者;2、文化的设计者;3、文化的实践者;4、文化的维持者。四、感悟名师文化论——本人关于加强我区学校文化
5、建设的基本思路1、充分认识重要性;2、努力体现先进性;3、密切联系社会性;4、始终坚持人文性;5、高度关注和谐性;6、科学融入世界性;7、善于继承传统性;8、有效丰富趣味性;9、积极探索创造性;10、着力增强系统性;11、主动把握规律性;12、全力务求实效性;13、共同达成一致性;14、大力树立典型性;615、尽量增加可视性;16、更多建立规范性;17、巧妙创造情境性;18、精心培育独特性。五、打造名校文化论——本人对华侨中学创“国示”提出的十二点希望和要求:(一)提高认识,再鼓实劲;(二)对照标准,再作部署;(三)明确职责,再抓落实;(四)攻坚破难,再显活力;(五)
6、优化环境,再树形象;(六)全面提升,再添实力;(七)加强协调,再聚合力;(八)化解矛盾,再促和谐;(九)只争朝夕,再次提速;(十)开拓创新,再策良方;(十一)艰苦奋斗,再作贡献;(十二)追赶先进,再造辉煌。六、争当名师文化论——本人认为夯实教师文化底蕴的路径有:1、哲学的思辩;62、逻辑的严谨;3、艺术的熏陶;4、文学的厚积;5、知识的精妙;6、信息的启迪;7、科研的提升;8、教育的智慧;9、实践的锻炼;10、生活的升华。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