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17734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7
《文学意象与邻近概念的整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文学意象与邻近概念的整合研究作者:程道明摘要:本文整合文学意象及其临近概念,以意象为思维中介沟通物象、形象、记忆表象、心理图式、意境等相关概念,把文学文本看作“由文学意象及意象组合构成”的话语系统,为深入开展文学阅读与写作提供了理论参照。 关键词:文学意象;整合研究;物象;记忆表象;意境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29-2 文学意象是中西方文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目前已形成了以“意象”为思维中介、多学科理论互为参照的多元视角。[1]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意象理论主要局限在诗歌欣赏领
2、域,文学理论中的意象与形象、与典型的关系,与心理学中的记忆表象、心理图式、集体记忆表象的关系等邻近概念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梳理整合和清晰的认识。文学阅读理论视野的狭隘,导致文学欣赏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个别化的阅读感悟阶段,难以形成基于理论指导的深入研讨交流。本文通过整合意象及其邻近概念的关系,将文学文本概括为“以文学意象为思维中介”的话语系统,旨在为文学阅读与接受提供多角度的理论借鉴,下面谨就此展开分析阐释。 一、意象与物象 意象是借助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物象则是形成意象的客观基础。[2]一般而言,物象总是具体的,可以被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并能借助语词表达而引领读者想象,
3、产生记忆表象;读者凭借记忆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建构阅读情境,完成对艺术形象的再造想象。但是,单一物象并不具备表达作者情感意向的功能,只有一组物象构成的“意义场”或情境才能具备这一功能。主要原理为:主导性物象与辅助性物象两相对应,构成内在的映衬或对比关系,营造出表意倾向的情境氛围或暗示情感意向,类似于绘画中的背景与主题的两相对应关系——作为背景的辅助性物象,只能营造情境氛围;只有主导性物象才是绘画的表意中心。 以诗歌为例,“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这个诗句中,“青荇”是主导性物象,是表意中心;辅助性物象主要是营造情境氛围,如:软泥上——交代了青荇的生长环境,传达出视觉和触觉
4、的综合感受;油油地——写出了青荇饱满的生命状态,透视出作者的喜悦;在水底招摇——写出了青荇柔曼的动作姿态,传达出青荇对“我”的依恋不舍:写“物”实则折射出“我”对康河美景的留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主导性物象正是诗句的表意中心,辅助性物象的作用则是营造情境氛围,因此,我们可以用“青荇意象”来概括这个诗句的主要内容。反之,我们也可以借助“青荇意象”还原出辅助性物象,再造出附着其间的情境氛围。推延开来,我们就可以以意象为思维中介展开阅读想象——借助物象把握意象,借助意象感受作品的艺术氛围,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意蕴。 二、意象与意境 文学艺术追求的是最能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高级意象。
5、艺术至境的意象,朱光潜先生称为“审美意象”,并把它界定为“一种理性观念的最完满的感性形象显现”,“一种借助于想象追踪理性”、表现力已经达到“最高理想”境地的意象。[3]意象的上位概念是意境,广义上等同于境界、艺境,是指文学作品的情感思想与表现形式两相融合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表现型和再现型文学在意境(或艺境)的创造和欣赏方面稍有不同—— 首先,在意境创造方面,表现型文学以“意象单元”为基本的思维单位,按照情感逻辑来构造“情”“景”关系,营造整体的艺术境界;再现型文学则以“场面场景”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为基本思维单位,按照因果逻辑来构造情节结构,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6、形象,寄寓丰厚的主题内涵。其次,在意境欣赏方面(主要考察文本意蕴的整体表现力),表现型文学艺术境界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情景的交融度和情感的饱和度,可从语词的表现力、意象的典型性、意象组合的融合度等方面来具体考察评价;再现型文学的艺术境界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主题意蕴的深刻性和丰富性,可从环境的典型性、人物的典型性和情节场面的生动性等方面来具体考察评价。 例如:王国维曾以“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揭示表现型文学艺术境界的高下。他认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以我(注:指主
7、观情感)为主来观察景物,所以景物都染上“我”的色彩;“无我之境”,没有“我”的存在,是以事物来观察事物,所以不知道何者是我,何者是物。王氏理论给我们的启发是:表现型文学最终目标是要表现作者的情感或情趣,但情感表现直露,境界就会不高。反之,情感隐藏得越深,越值得玩味;艺术想象的空间也就越大,情境氛围也就越是浓厚,境界也就越高。就“泪眼问花”意象来看,虽然花儿通了人性,并饶有情趣,能听得懂自己语言,但“泪眼”早已暴露了作者情感倾向,根本不需要想象体味,所以“有我之境”有情境但情感显露,逼窄了读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