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习题I-参考答案

【逻辑学】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习题I-参考答案

ID:39578111

大小:163.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6

【逻辑学】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习题I-参考答案_第1页
【逻辑学】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习题I-参考答案_第2页
【逻辑学】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习题I-参考答案_第3页
【逻辑学】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习题I-参考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逻辑学】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习题I-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UNIT5—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习题II.符号化运用所提供的简写模式,将下列陈述翻译为符号。1.庄稼将会枯死,除非天下雨。(C:庄稼将会故事;R:天下雨。)翻译为:CVR或者¬R→C2.罗伯特缺乏自由。(R:罗伯特是自由的。)翻译为:¬R3.如果史密斯不能赢,那么要么琼斯赢要么史密斯和琼斯平手。(S:史密斯赢;J:琼斯赢;T:史密斯和琼斯平手。)翻译为:¬S→(J⟷¬T)4.蛇是哺乳动物,仅当蛇用奶喂养它们的后代,但蛇并不用奶喂养它们的后代。(M:蛇是哺乳动物;N:蛇用奶喂养它们的后代。)翻译为:(M→N)∧¬N5.MarieCurie作为一个科学家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因为他是

2、物理学家。(S:MarieCurie是一个科学家;P:MarieCurie是一个物理学家。)翻译为:(P→S)∧¬(S→P)II.如果A、B和C都是真陈述,并且X,Y,Z是假陈述,下列复合陈述哪些是真的?1.¬{[(¬A∧B)∧(¬X∧Z)]∧¬[(A∧¬B)∨¬(¬Y∧¬Z)]}真2.¬{¬[(B∧¬C)∨(Y∧¬Z)]∧[(¬B∨X)∨(B∨¬Y)]}假3.{[A→(B→C)]→[(A∧B)→C]}→[(Y→B)→(C→Z)]假4.{[(X→Y)→Z]→[Z→(X→Y)]}→[(X→Z)→Y]假III.如果已知A和B为真,X和Y为假,但不知P和Q的真值,能确定下列哪些复合陈述的真值

3、?5.¬[¬P∨(¬Q∨A)]∨[¬(¬P∨Q)∨(¬P∨A)]真6.¬[(P∧Q)∨(Q∧¬P)]∧¬[(P∧¬Q)∨(¬Q∧¬P)]假7.[P→(A∨X)]→[(P→A)→X]假8.[Q∨(B∧Y)]→[(Q∨B)∧(Q∨Y)]真IV.真值指派为了使下列复合陈述为假,必须给原子陈述指派什么真值?1.¬(A→B)→CA真;B假;C假2.(Y→¬Z)V¬YY真,Z真3.¬(N⟷P)∨¬PN真,P真4.¬(H∧J)∨(K→L)H真,J真,K真,L假V.用真值表或赋值法证明下列论证的有效性或无效性。1.(R∨S)→T;T→(R∧S)/(R∧S)→(R∨S)当(R∨S)→T为真;T→(R∧S

4、)为真/(R∧S)→(R∨S)为假时,R和S都同时被赋值为真和假,这是不可能的。这个论证是⼀个有效式。2.U→(V∨W);(V∧W)→¬U/¬U当U为真,V为真,且W为假时,这个论证所有前提为真,⽽结论为假。因此,这个论证是⼀个⽆效式。3.P→Q;P→R;Q⟷R;S;S→R/P∧Q当S为真,R为真,且P为假,Q为真时,该论证的所有前提为真⽽结论假,因此是⽆效式。4.¬(Q∨S);¬T∨S;(U∧W)→Q/(¬T∧¬U)∧W当Q为假,S为假,T为假,U和W也为假时,该论证的所有前提为真但结论假。因此该论证是⽆效式。VI.自然语言论证将下列自然语言论证翻译为符号,1和2用真值表判定有效性,

5、3和4用赋值法判定有效性。1.暴力减少是使毒品合法的即必要又充分条件。但如果毒品合法,则更多的人将使用毒品。而且如果更多的人使用毒品,则暴力没有减少。因此,毒品是不会合法的。(V:暴力减少;L:毒品合法;P:更多的人将使用毒品。)翻译为:(V⟷L);(L→P);(P→¬V)/¬L该论证是有效的。因为找不到所有前提为真,而结论假的赋值。2.如果人是完全理性的,那么,或者一个人的所有行为可以被提前预测,或者宇宙本质上是确定性的。并非一个人的所有行为可以被提前预测。因此,如果宇宙本质上不是确定性的,那么人不是完全理性的。(R:人是完全理性的。P:一个人的所有行为可以被提前预测。D:宇宙本质上

6、是确定的。)翻译为:[R→(P∨D)];¬p/¬D→¬R该论证是有效的。因为找不到所有前提为真,而结论假的赋值。3.如果石油消费持续增长,那么或者石油进口量会增加,或者国内的石油储备将被耗尽。如果石油进口量增加且国内的石油储备被耗尽,那么该国最终会破产。因此,如果石油消费持续增长,那么该国最终会破产。(K:石油消费持续增长。I:石油进口量会增加。E:国内的石油储备将被耗尽。B:该国最终会破产。)翻译为:[K→(I∨E)];[(I∧E)→B]/K→B该论证是无效的,因为当K为真,B为假,I为真且E为假时,该论证的所有前提为真但结论为假。4.如果社会是道德权威的源头,那么社会赞同多妻,则多

7、妻是一种权利。但并非或者社会是道德权威的源头或者社会赞同多妻。因此,多妻不是一种权利。(S:社会是道德权威的源头。P:社会赞同多妻。R:多妻是一种权利。)翻译为:[(S→P)→R];¬(S∨P)/¬R该论证是无效的,因为当S为假,P为假,R为真时,该论证的所有前提为真,而结论假。VII.用真值表判定下列陈述形式为重言式(永真式)、矛盾式还是偶真式。1.[p→(q→p)]→[(q→q)→¬(r→r)]矛盾式2.{[(p→q)∧(r→s)]∧(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