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73299
大小:4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06
《浅谈课堂德育情境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课堂德育情境的构建姚品强内容摘要:当前,在全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差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呢?本文力图通过构建课堂德育情境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探索一条现实途径。关键词:课堂德育情景构建在全社会范围内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背景下,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成为迫切要求。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德育要增强实效性,必须从课堂教学过程本身做起,切实发挥教学的教育性功能。而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德育情境,将德育的价值追求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发挥过程本身潜在的道德教育作
2、用,使课堂中动态存在的每一个情境都富有道德影响力,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现实基础。一、构建课堂德育情境的意义1、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手,解决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断裂德育面临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断裂。[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第140页,第82页。有人就我国学生的高考政治课成绩与他们平时品德等第之间的关系作过调查,发现某校1987,198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的政治课成绩与品德等第之间的关系相关度为零,在校学生也一样。可见,造成学生知行脱节的最主要的原因
3、是其缺乏丰富而深厚的道德情感作为内在的驱动力,而这直接源于道德教育过程本身的情感匾乏。因此,增强教育尤其是德育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从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入手,探索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现实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道德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疏离,从而失去了与道德主体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意义。也就是说,德育忽略了其赖以发生的课堂情境这一道德主体重要的生活世界的德育价值。课堂中的不尊重,不平等,不公正,冷漠等负面道德体验使得学生很难形成真正的德性。因此,要增强德
4、育的实效性,就必须优化课堂情境,使课堂情境成为道德的存在,这样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其德育主阵地的作用。3、从挖掘课堂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入手,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目前,课堂作为重要而基本的德育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闲置的。为应试而灌输的知识,还严重地主宰着课堂。学生在课堂中感到的厌倦,失败,受挫等负面的情感体验,严重影响着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为此,就必须在课堂教育中真正确立起学生的主体性,使教育过程是人道的、富有生命意义的过程。正如叶澜教授反复强调的“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道德教育的基地,而不是
5、一个异化的时空存在。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构建有效的课堂德育情境课堂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课堂德育情境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德育情境,首先要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1、确立主体性道德教育理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德育过程一方面是一种价值性的环境和影响,但这一环境或影响起作用的先决条件乃是德育对象接收这一影响的内因。因此,德育
6、过程本质上是德育对象在道德等方面不断自主建构的过程。德育应该是环境与成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体价值构建的统一。而在现实教育中,一方面忽视道德学习主体自主建构的主体性及其客观规律,一味灌输;另一方面,忽视为道德主体创造道德成长的适宜环境,致使道德成长缺乏现实的土壤。因此,确立主体性道德教育理念,就是要认识到,学生是建构其道德品质的主体,德育所要做的就是要创造具有道德影响力的德育环境,引导并促成德育对象道德的发展。而课堂应当是“明确根据影响其成员的智力和道德倾向而塑造的环境的典型。”[2]杜威:《民主主义与
7、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第21页。2、确立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理念“教育即生活”,(杜威)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真正的道德教育是在生活中发生的。而现实中的道德教育泛政治化,学科化,科学化,忽视了对道德主体现实生活状态的关注,而成了“无根”的德育。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就是要让生活本身而不是远离生活的东西成为教育的手段。课堂是学生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对其道德成长具有重要价值。课堂也是教育最有可能“净化”、“创生”的生活空间。因此,使道德教育回归到学生现实的课
8、堂生活世界,与他们的生活建立起真实而有意义的联系,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追求目标,也是教育者需要确立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组织、营造这样的生活世界,使道德主体在道德的生活世界中成就其主体人格。3、教师应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即教师对学生的看法。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决定了他在课堂中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就决定了课堂情境的德育价值。确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意味着教师将学生看作“人”。学生是人,这是无需求证的命题,但在教育实际中却往往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