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3=白细胞检验=李

实验诊断3=白细胞检验=李

ID:39533628

大小:958.01 KB

页数:75页

时间:2019-07-05

实验诊断3=白细胞检验=李_第1页
实验诊断3=白细胞检验=李_第2页
实验诊断3=白细胞检验=李_第3页
实验诊断3=白细胞检验=李_第4页
实验诊断3=白细胞检验=李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3=白细胞检验=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血液一般检验检查参数红细胞部分白细胞部分血小板部分一、WBC计数二、WBC分类计数1.中性粒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3.嗜碱性粒细胞4.淋巴细胞5.单核细胞三、白细胞直方图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whitebloodcell;leukocyte)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count)是指测定单位体积周围血液中(循环池)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参考值】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月~2岁(11~20)×109/L【临床意义】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意义见白细胞分类。第一节血液一般检

2、验检查参数红细胞部分白细胞部分血小板部分一、WBC计数二、WBC分类计数1.中性粒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3.嗜碱性粒细胞4.淋巴细胞5.单核细胞三、白细胞直方图二、白细胞分类计数(WBCdifferentialcount,WBC-DC)【检查方法】手工法制备血涂片,瑞氏或瑞特-吉姆萨染色显微镜,通常分类100个,各种白细胞百分比。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成人%绝对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3、):人为划分:分裂池:原、早、中。成熟池:晚、杆。储备池:杆、分循环池:周围血,即白细胞计数值边缘池:附着于血管壁。祖细胞释放入外周血液边缘池循环池原粒细胞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分叶核成熟池(髓内)分裂池(髓内)贮备池(髓内)白细胞成熟过程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具有趋化,变形,粘附,吞噬及杀菌等功能。数量最多,对白细胞总数影响最大。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年龄:初生儿白细胞(15~20)×109∕L。3~4天后降至10×109∕L左右,约保持3个月渐减至成人水平。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日间:早晨较低,午

4、后较高。运动和进食:可增高;疼痛和情绪:高温或严寒:妊娠:最后一个月(12~17)×109∕L,分娩更高,产后2~5日恢复正常。吸烟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白细胞生理波动较大,在30%内波动,因此只有通过定时和反复观察才有诊断价值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最常见):急性化脓性炎症。轻度感染,WBC可正常,N%有所增高;中度感染,WBC(10~20)×109∕L,N%增高,伴核左移;重度感染,WBC(20~30)×109∕L,N%明显增高,常伴明显核左移和中毒改变。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破坏:大手术

5、后12~36h,白细胞常达10×109/L以上。术后感染急性心梗1~2天内白细胞增多,可持续一周。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白细胞迅速增高,常20×109∕L以上。白细胞明显增高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重要依据之一。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化学药物:急性铅、苯中毒等。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粒细胞性白血病消化道恶性肿瘤(产生促粒细胞生成素)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反应性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减少某些感染:某

6、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水痘等。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减少慢性理化损伤:长期接触放射线、放疗、苯、氯霉素、抗肿瘤药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等。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象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核左移(shifttotheleft):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5%)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左移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右移(shifttotheright):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

7、过3%。常见于巨幼贫、造血功能衰竭、抗代谢药物后等。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大小不等中毒颗粒(toxicgranulation)空泡变性(vacuole)杜勒小体(Döhlebody)中毒颗粒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杜勒小体杜勒小体棒状小体(auerbody)粒细胞和/或单核细胞内红色杆状构,一个或多个,长约1~6μm。见于急粒、急单白血病;急淋无此结构。1.中性粒细胞试总结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或绝对值、核象形态变化。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嗜酸性粒细胞主要作用抑制并清除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8、合成释放的活性物质如组胺,从而限制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变化白天较低,夜间较高。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等,E降低。交感神经兴奋,糖皮质激素增多最好固定标本采集时间(早晨8时)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钩虫病,可90%,嗜酸细胞型类白反应。某些皮肤病:如湿疹、银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