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16455
大小:291.0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7-04
《《急诊科护理工作》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急诊科护理工作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1第一节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2一、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急——病情紧急、心情急。工作繁忙。多学科性。易感染性。涉法及暴力事件多。3二、急诊科的任务急诊急救培训科研4三、急诊科的设置急诊基本医疗流程:分诊挂号诊断或抢救治疗和处理留院观察5设置原则1、急诊科应设置在医院邻大街的醒目处。应有专用通道,门前有停车场和电话设备。白天、夜间均应有指路标志。2、各科室应标志明显。3、内部单元安排既要考虑医疗流程,也要考虑人员的有效利用。4、应考虑门急诊公共的原则。P406设置布局(一)预检分诊处(二)急诊
2、诊断室(各科诊室)(三)急诊抢救室(四)急诊监护室(EICU)(五)观察室(六)辅助检查室(七)其他:急诊输液室、治疗室、急诊手术室、医护办公室、值班室。7组织结构5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设急诊室;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设急诊科。急诊科为一级临床科室,直接受院长或主管业务副院长的领导。实行科主任负责制。设科主任1名,副主任1~2名,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若干名。护士长1~2名,护士若干名,由医院护理部统一管理。8第二节急诊科管理9一、急诊科工作质量要求101.良好的医德和献身精神。2.强调时间观念。时间长短是评价工作效率、医护质量
3、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3.强调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效率。P41114.抢救仪器、药品完备,固定放置。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四定”、“三无”、“两及时”。“四定”:定品种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消毒和维修。“三无”:无责任性损坏、无药品过期、无器械性能失灵。“两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125.各种抢救工作记录、表格、病历等应清楚、完整、及时、真实。6.建立常见病、成批伤病员的抢救预案。7.抢救工作组织要严密,做到人在其位、各尽其责。8.严防差错事故。9.分诊应迅速准确。10.严防交叉感染。13二
4、、急诊科人员编制医生:主任、副主任、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出诊医师);护士:护士长、护师、护士(出诊护士);其他辅助人员:卫生员、会计、担架员、安全保卫人员及有关医技人员。14急诊科人员编制据1984年卫生司第36号文件。如急诊量中等,而抢救量、监护量和观察病人较多,则急诊科人员适当增加。如急诊科为2层楼面,医护人员也要相应增加。急诊量抢救量观察日观察医师护士长护士卫生(日均人数)(日均人数)床位数人数151~20015~101513~14112~152201~2501~1.510~152014~16215~183251~300
5、1.5~215~202516~18218~214301~4002~320~303018~21321~254400以上3以上30以上30以上21以上3以上25以上4以上15三、急诊科的工作制度16(一)急诊范围P431.呼吸、心搏骤停。2.各种危象。3.突发高热,体温超过38.5℃(腋温)。4.急性外伤。如脑、胸、腹、脊柱、四肢等部位的创伤、烧伤、骨折等,在24小时内未经治疗者。175.急性大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妇科出血、外伤性出血及可疑内出血等。6.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肌梗死、高血压[超
6、过24.0/14.7kpa(180/110mmHg)]。7.昏迷、昏厥、抽搐、癫痫发作、休克、急性肢体运动障碍及瘫痪等。8.呼吸困难、窒息、中暑、溺水、触电。189.急性腹痛。10.各种急性炎症。11.耳道、鼻道、咽部、眼内、气管、支气管及食管异物。12.急性过敏性疾病、严重哮喘、急性喉炎等。13.各种急性中毒。14.急性泌尿系疾患、尿闭、肉眼观或镜检血尿、肾绞痛、肾功能衰竭者。1915.急性眼部疼痛、红肿,突然视力障碍,急性青光眼,电光性眼炎及眼外伤等。16.可疑烈性传染病。17.急产、难产、流产、产前后大出血、子痫等。18
7、.其它经预检医护人员认为符合急诊条件者。20传染病分类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5种。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1鼠疫(Pestis)又名黑死病。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世界上曾发生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1860年,播及60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以上。22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经水、食物、生
8、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经水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硷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1820年该病传入我国,解放前每次世界大流行均波及我国,曾引起上百次大小流行,解放后几乎绝迹。23乙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