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柏拉图《斐多篇》

解读柏拉图《斐多篇》

ID:39504053

大小:4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4

上传者:U-2437
解读柏拉图《斐多篇》_第1页
解读柏拉图《斐多篇》_第2页
解读柏拉图《斐多篇》_第3页
资源描述:

《解读柏拉图《斐多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解读柏拉图《斐多篇》张剑辉斐多篇概述苏格拉底死的时候,他的学生斐多一直守护在他身旁,非常的忠诚。苏格拉底去世后,斐多把他最后的时刻讲给他的朋友们听。他告诉他们,苏格拉底并非在临近黄昏时喝下毒药。他整天都在讨论中度过,就象他以前在狱中和狱外的谈话一样,谈话转向了灵魂不朽这个问题。各种所谓的证据都提到了,其中主要证据之一是“我们的出生只不过是一种睡眠和遗忘”,学习就是回忆起在另一个生命中获得的知识。然而在结尾处,这个论证与其他所有论证一道被抛弃了。然后,苏格拉底提出一种新的想法:灵魂是不朽的,因为它能领悟,能分享真、善、美,而这些东西是永恒的。人能够认识神,因为人在神那里拥有某种与永恒和不死相似的东西。所有在场的人都接受了这种看法,而苏格拉底则继续宣称神的公义只有在来生才能显示,并且生动地描述了一幅天堂与地狱的生动图景。但他告诫他的听众,别把他的描述当作事实真相,而要当作“与真相必有某些相似”的东西。提出问题死亡之后,灵魂到底是不是存在?关键词相反面回忆理论类同灵魂不朽死亡正文在遥远偏僻的Peloponnesian城郭Phlius,Echecrates遇到来自Elis的Phaedo,他们当中的Phaedo陪伴了Socrates人生的最后几个小时。热切渴望从第一手资料了解这个故事,Echecrates恳求Phaedo讲述事情的经过。几个Socrates的朋友一起聚集在他的牢房,包括他的老朋友Crito和两个毕达哥拉斯的哲学家,Simmias和Cebes。叙述从Socrates推崇「尽管自杀是错误的,但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应该向往死亡」这一观点开始。Socrates强调,灵魂是永生而不朽的,哲学家正是终其一生磨练自己讲自己从对肉体的依赖中解脱出来。对于这个观点他提出了四个论据。 第一个论据讨论相反面的问题。他说,任何事物都是从他的对立面衍生出来。比方说一个高个子的人之所以能长高是因为他以前很矮。同样的,死是生的对立面,因此所有活着的生物都从相对的死的那一面衍生而来,反之亦然。也就是说,世间所有相对的事物是彼此转化的,冷暖、软硬、长短、睡醒…所以没有理由不认为生死也是互相转化的。第二个是柏拉图的回忆理论(TheoryofRecollection)。该理论暗示今生所有的学习实际上都是对于我们所知的重新习得。我们在出生时忘记了大多数我们拥有的知识,因此我们要通过合适的提问与质疑来重新获得这些知识。通过展示『我们在出生时便拥有知识并且能够遗忘它』这个观点,Socrates暗示我们的灵魂在我们出生前便已存在。这个观点也可以换个角度理解,人生来就有绝对观念,而绝对观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譬如绝对的美、绝对的善,这是先天就存在于我们头脑中,我们只是通过学习,将它们回忆起来。认识就是记忆。这是我们出生之前就有的,所以一定有灵魂存在。 第三个论点引自类同或相似性(Affinity)。Socrates在非物质、无形、且具有不死性的食物和那些物质的、有形的、会消亡的事物间引出了一个区别。肉体归为第二类食物,而灵魂归为第一类。这就暗示了灵魂就应该具有不死性,能够抵抗死亡的力量。另外一种说法是,凡要灭亡的东西,都是会分解的,因为它们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而灵魂是绝对的,所以灵魂不灭。在这一点上,Simmias和Cebes都提出了异议。Simmias认为或许灵魂就像是乐器的调音(theattunementofamusicalinstrument),只有当乐器存在时,旋律才能够存在,乐器一旦不存在了,和谐的乐声便不复存在。另一方面,Cebes承认灵魂可以很长寿,甚至比几代肉体活的时间还长,但辩论说这并不能说灵魂是永生的。Socrates回复Simmias时指出他的调音理论(theoryofattunement)有悖于回忆理论(TheoryofRecollection),而回忆理论是主张灵魂在肉体之前便已经存在的。至于Cebes,Socrates展开了一段复杂的因果关系的讨论,然后引出了他的第四条论点,他假定不变且无形的形式(Forms)是这世上所有失去的起因。所有的事物,不管拥有怎样的特质,他们都要经历这些形式。Socrates暗示,生命的形式(TheFormofLife)是灵魂最本质的特点,所以很难想象灵魂作为一直存在的状态除了永生还能是什么。总结起来就是,哲学家追求灵魂的理智和绝对,肉体只会干扰灵魂的追求,死亡是灵魂摆脱肉体,所以苏格拉底是高高兴兴地去死的。 苏格拉底最后总结出来的悖论就是,死后灵魂是怎样的?然后他洗了个澡,说了几句人生的最后几句再见,喝掉毒芹,难以察觉的就从这个世界漂流到了下一个。Phaedo,同Republic一起被认为是柏拉图中时期哲学意味最浓重的对话,它包括了第一次拓展的理论形式(TheoryofForms)的讨论、支撑灵魂不朽的四个论点,和支持哲学式生命的强有力论据。同时他也包括了Socrates生命最后几个小时的动人描述和震撼人心的关于死后灵魂归宿的说法。与Plato别的作品相比,Phaedo花最多的功夫与Socrates前的那些有关世界和灵魂的理论进行持续的对话,尤其是Pythagoras(毕达哥拉斯,通称『萨摩似的毕达哥拉斯』,寻求用数解释整个物质世界),Anaxagoras(安纳克萨戈拉,认为所有物质都是无限可分并且在被精神激活前是静止不动的)和Heraclitus(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永恒是一种虚幻,万物都处在不断变化的(和谐的)过程中)的理论。逻辑上来说,理论形式(theTheoryofForms)是这篇对话最为重要的一个层面。尽管我们在像Meno这样的对话中找到些许提示,但Phaedo确实第一篇清楚明确提及形式(Forms)的对话,并且其在推动Plato的辩论中扮演了基本而重要的角色。但柏拉图自己本身似乎并没有感到强迫去论证理论(theory)本身。形式(theForms)是由Socrates毫无热议引出的,并且立即被他所有的对话者所接受。之后,在讨论假设的方法时,Socrates断言形式(theForms)的存在是毫无疑问、毋庸置疑的,所有的对话者也都表示同意。由于这个理论被引出并紧接着开始运用非常轻易和迅速,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被撇下没有加以解释。比如说,Socrates通常暗指一些非物质的想法,比如说美丽的形式(theFormofBeauty),公正的形式(theFormofJustice);同时他还感受到数字和相对性词语的吸引力,像三的形式(theFormofThreeness),奇数的形式(theFormofOddness),高度的形式(theFormofTallness),公平的形式(theFormofEquality),以至于到生命和死亡的形式(theFormsofLifeandDeath)。同时他还影射到火的形式(theFormofFire)和雪的形式(theFormofSnow),从这里可以引出的论据或许可以讲我们谈论的范围阔大的更为宽广。我们或许会好奇什么事物的形式可以庞大到覆盖这么宽泛的领域。 同样也有问题:Plato说公平的形式(theFormofEquality)是公平的,或者有型具体的食物参与到不同的形式,这又是什么意思。Phaedo 对于灵魂不朽给我们提出了四个不同的论据。上文已经提到。Plato很显然在四个论据中有权衡和侧重。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可以从相似性(Affinity)这里看出他绝对没有证实灵魂的不朽,仅仅表明了它在某种程度的可能性。回忆理论(TheoryofRecollection)和最后的那条论据似乎给予了最为重要的含义,他们都是直接遵循形式理论的(theTheoryofForms)。但是回忆理论只能仅仅表明灵魂先于成生存在,并不是说死亡之后会仍然存在,最后的那条辩论就声称了灵魂不朽的完全建立。在Plato看来,这是无可辩驳,因此而肯定的。这篇对于Socrates死亡的描述向我们描述了一位超脱于所有肉体上的渴求与欲望,他的灵魂可以悄无声息划走而不留痕迹的这样一位伟人。Plato并没有将其展示位一种严格的禁欲,他想传达的是一种不要过分看重物欲的思想。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辩论Plato的辩论在某些意义上与佛教的『中庸之道』有些许相似。我个人觉得Plato在对话中提及的四条论据的确能够引发人的深思,但明显具有很强的时代局限性。对于第一条来说,这种生与死相对立的关系很明显是不置可否的,我们由生到死也是必然的,但作为现代人来说,让我相信由死到生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了。尽管我不认同,但是我能够理解他的观点。东方思想中生死轮回的观点也是根深蒂固的。当我看到回忆理论的时候,我不得不说这个想法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不过我觉得轮回还是他的核心。不过想想如果说我们真的是一直在进行对上辈子所学的重新习得过程,真的又一种让我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同时也让我想起一个问题,按照他的说法,我们是不是每辈子都在重蹈上辈子的覆辙,比方说我这辈子靠学习当了一个九品芝麻官,那是不是我每辈子都这能这副德行了呢?这好像是真的上天把你所有东西都限定死了,那么『人定胜天』这种说法在他面前就失去所有意义了。第三个说法我觉得从现代观点看来最为肤浅,也没什么好探讨的余地。第四个观点听起来就很宏大了,我也觉得这是所有论点中最吸引人注目的观点。在我看来,这种观点其实或许只能适用于一部分人。对于哲学家来说,这种抛弃一切杂念和私欲,全身心投入到思想当中或许是一件好处。但是肉体只会干扰灵魂的追求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最明显的就是艺术家,不管是画家、音乐家、作家诸如此类,凡是需要创作的创作家,灵感是最为重要的。我不知道灵魂和灵感是具体怎样的关系,但是对于创作家们来说,灵感这个无形却尤为重要的东西,却经常需要肉体上的刺激。就像不可能有任何一位创作家是不需要酒精、毒品、性这些来刺激的。而在这些事物的刺激下,我们看到了那些能代表人来财富的作品。这也让我想到了Plato的精神恋爱,不知道他是把这种恋爱形式归结为肉体上的欲望还是精神上的欲望,不过我感觉一个人产生恋爱的欲望主要还是产生荷尔蒙的原因吧。最后我只能说,我不认为灵魂不朽,不然这个地球太拥挤了。注:所有的术语均为本人译自外文,如有不当,请见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