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418184
大小:674.81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7-02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如何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1.了解背景。欣赏诗歌必须知人论世,了解社会现实生活,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等等,无不深深打上当时社会风气的烙印;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还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对诗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故能有大略的了解。2.透过诗歌题目了解作品的内容的范畴。读题目,能大致推断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用意。诗歌题目多种多样,题目不同,内容的范畴也不同。如:(1)登临之作多抒发今昔变迁的感慨;(2)怀古之作多借古喻今,抒发个人进退的思考;(3)叙事之作多借抒情;(4)咏物
2、之作多托物言志;(5)送别之作多抒发“黯然消魂”、“旷达刚健”的情感。3.整体体味,挖掘主旨。(1)鉴赏诗歌,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必须具体地、逐句地阅读全篇。分清写什么、怎样写的,这样去实现整体体味。体现的同时需要找出核心句。核心句可能是直露的,也可能是含蓄的,但它是主旨的所在。挖掘主旨时。要充分利用标题、注释和题干说明,从这些地方往往会得到提示。有些标题本身就具提示性。(2)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3)评价主旨要会选用不同的术语。如: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
3、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无穷)、含蓄蕴籍(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等,都是常用术语。4.把握基调,细评价值。一首诗歌一个基调。基调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对整体体味(艺术感受)的深化和发展,是评价的基础。只有基调把握准了,分析才能妥贴;只有分析妥贴了,才能对诗歌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内容作出比较公允的评价。一首诗的基调主要有这几种:压抑、沉郁、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例1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已,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4、明时思解愠,愚斫五弦琴。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来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后面的题目。日暮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来流暗壁
5、,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1)这是作者在流寓夔州期间写的一首诗。阅读全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意境(6个字内);情感(6个字内):寂静、清冷、凄清、洁净等(意思对即可)思乡恋亲或悲凉抑郁(意思对即可)例3读下面的诗歌,回答诗后问题征 人 怨柳 中 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怨年年
6、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一、离愁别绪五、咏物诗二、咏史怀古六、感时咏怀三、山水田园七、哲理感悟四、边塞战争八、爱情闺怨按思想感情诗歌分为八类一、离愁别绪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或者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
7、达刚健,乐观向上。别董大二首(唐)高适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意:并非所有的离别都包含着忧伤与不舍,也有激昂奋进的。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这首诗感情色彩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因此不能仅凭一个“别”字就武断的认为是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要认真品读全诗。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
8、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答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