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研究方法

课堂教学研究方法

ID:39310053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30

课堂教学研究方法_第1页
课堂教学研究方法_第2页
课堂教学研究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研究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研课的若干思考一、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课堂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如何描述、分析、评价观察结果?2.定量分析分析什么?怎样分析?如何评价?如何描述分析结果?3.定性分析分析什么?怎样分析?如何评价?如何描述分析结果?4.个案研究怎样研究?研究什么?二、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量化分析法这类研究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课堂事件进行归类。主要有两种指标:时间抽样,事件抽样。量化分析要有相应的量表和指标2.质性研究法(1)质性研究主要内容质性分析要有相应的指导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这类研究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尽可能详细而丰富地描述课堂。收集对课堂教

2、学事件的记录;收集描述课堂事件细节的信息;对课堂事件的进行质性分析(情节如何展开,学生如何体验等);对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的分析;对学生的认识、理解和发展的分析。(2)定性研究的初步尝试1°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提炼教学行为,分析教学行为,概括教学行为特点。2°提出有待进一步探讨的方面:提出批判意见,概括自己的认识,提出修改方案;3°对教学案例中教师的发问进行研究,能否改进这些问题,说明修改的理由;事实性问题;-3-思考性问题:原始性问题,假设性问题,因果性问题,反思性问题;启发性问题(启发性提示语):认知性提示语,元认知提示语,方法论提

3、示语4°概括抽取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能力、技能或行为;三、对“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探究”教学的研究1.搜寻苏格拉底式的对话(1)什么是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思想应当从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教师只是起一个产婆的作用。——波利亚认为这是苏格拉底式对话的标准。“令人讨厌的艺术是把什么说出来了”(伏尔泰)——衡量启发式提示语的准则。令人着迷的艺术是充满悬念,启发的艺术亦是如此。留下悬念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猜想。教学中如何制造悬念?引起好奇,启发线索,引发探索,引导思考,引人入胜。教师的问题是否需要学生思考?——衡量启发式提示语的准则。教师的问题

4、是启发思考,还是直接指向结果?学生不知道结果,需要继续思考——是启发;学生不需要思考,就知道结果——是告诉。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起引导作用,而不是代替他思考。(牵着学生鼻子走是代替学生探究)(2)在课例中考察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启发的主要方式——对话,游戏,故事,比喻,动态图形,实验操作)(启发的主要方法——启发性提示语——暗示线索,提示目标)一节课的组成在教师的提问中。考察的重点是针对教师的发问。从课例中搜寻符合或接近符合这些要求的对话;从课例中搜寻违背这一标准的对话;从课例中搜寻“不良”对话:意思不清,目

5、标不明,词不达意,含糊其辞,避重就轻,未及要害,不得要领,避而不答。2.创造或修改苏格拉底式的对话(1)对案例中的教学进程或对话中不符合产婆术标准的部分进行修改或重新创设。(2)创设苏格拉底式的对话的教学片段;首先是修改,然后是创设。-3-3.分析概括产婆术对话的启发特点前两项工作都是为这步工作做准备。前两项工作是寻找事实的阶段,是两种不同的寻找事实的方式。前者从别人的实践中寻找事实,后者是从自己的实践中寻找事实。(前者好比教师给出具体的例子或反例,后者好比学生根据对正反例本质的感悟编制自己的例子)(1)从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角度学生在这里是怎

6、样想的?(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这里是怎样想的?(教师认识的心理特点)(2)从数学原理、知识结构的角度数学对象的本质,数学的意义框架,数学的知识体系,数学的语言编码,数学的思想脉络(3)从数学思维方法的角度和研究方法的角度教知识更要教思维,教知识更要教方法,教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考方法(4)从“由远及近”分级启发的提示语角度和语言结构的角度面向全体学生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暗示的隐蔽性分析线索、目标的分析语言结构追问,反诘,质疑,试探,猜想,征询,辨析,说明,解释,陈述。(5)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角度

7、四、评价内容的确定-3-1.智力(思维)导向结构;4.数学知识系统;(概念、命题、方法本质的把握,清晰程度)11.教学方法系统;2.教师发问系统;5.动机发展系统;7.思维和认识力发展系统;9.数学研究一般方法系统;12.知识落实系统;3.学生活动系统;6.学会学习系统;8.教师向导系统;10.信息技术辅助系统;-3-13.教学理念系统;(建构原理,有意义学习原理,多元智力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人本主义原理,累积学习原理,杜威思维教学原理,波利亚解题理论,直观化原理,经验概括原理,发生学原理,人人发展原理,情境化原理,再创造原理,方法论原理

8、)14.发生学原理(认识发生发生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途,反身抽象)-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