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词义变化的动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5期松辽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52000年10月SongliaoJournal(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Oct.,2000词义变化的动因马清华(温州师范学院语义研究中心,浙江温州325003)[摘要]词义变迁问题一直为语义学所注意。50年代有人责难,人们比较多的是对变化事实进行分类和描写,对变因的研究却不够好。几十年过去了,把这方面成果综合起来观察,得出结论:现实作用力、心理力量、文化压力、语言内部力量是推动词义(或词义体系)变化的四种力量。[关键词]词义变化;现实作用力;心理力量;文化压力;语言内部力量[中图分类号]H1-09[文
2、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674(2000)05-0078-05语义学自产生之日起,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作是研1960)。有的词义变化背后,有相应表象群的转化。如果究词义历史的科学。直至现在“,语义变迁”问题仍“继续将重要的语义变化联系起来考察,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引起语言学家的注意”(Ullmann1992)。与语音变化无关、思想发展经纬,反过来,语言变化可以从一个民族的历史受概念初质制约而发生的“独立词义变化”(W.Wundt语,来理解。因为语言中为名称起点作证据的语源,都是语转见兹维金采夫1959)并不反映词义变化的全貌。词义言中凝固的思想。语义发展中,都寄托了一个民族的
3、思变化有新生、变异、置换、消亡四种形态,与词义互为表里想史和精神史。有人认为语言就是它自身。至少从语义的词形也是如此。概念有产生、消亡、变动,反映词义体学领域看,这是错误的宿命论观点。但在研究实践上,出系的语汇场也有生、死、损、益。词义(或词义体系)与这现了两种机械唯物论的错误观点,把词义变化机械对应些方面同时变化、胶着一气。比如“,除新词外,名称的转于自然或社会的变化。首先是MaxMüller(1823-1900)倡移同样构成词义的变化”(斯特洛也娃1959)。所以词义导的自然法则论,把词义变化无例外地归因于自然的影除单纯(即独立的)变化外,还有复合变化(Carnoy的观点,响,如
4、气候、地貌的影响。其次是原苏联学者NikolaiMarr转见柴田省三1975)。50年代曾有人责难,在词义变化的(马尔1865-1934)提出的社会法则论,认为词义变化都有研究方面,人们比较多的是对变化的事实进行分类和描规则地与原始部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写,对变因的研究却不够好(斯特洛也娃1959)。几十年无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等社会状况同步(转见过去了,把这方面的成果综合起来观察,不难发现,现实Porzig1962)。作用力、心理力量、文化压力、语言内部力量是推动词义平心而论,如把自然和社会因素看作影响词义(或词(或词义体系)变化的四种力量。义体系)变化的“倾向性原
5、则”,而不看作影响整个语言体一、现实作用力系的“无例外的规则”,就一点儿也不算过分。澳大利亚外部现实原因是人们最早发现的词义变因。自罗曼英语和英国英语的Christmas(圣诞节)有不同的现实意味,语学者们开拓词义中人类精神史、文化史的研究方向以前者使人想到夏假时的海滩,后者使人想到冬天灰色的来,人们已深刻认识到词义体系的历史是反映人类时代天空。词义的这种地域变异是澳大利亚和英国分处南北风情(如风俗、习惯、居住、服装、技术、社会、政治等)的博半球、季节相反引起的。澳洲的一些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物院。19世纪末,HugoSchuchardt(1842———1927)提出研与欧洲不同,因此
6、发展了特有的语汇,如koala(树熊)、don2究“实物词的历史”的口号,认为必须把词义史同物质文go(野狗)等野生动物的名称(魏敏1993)。住在深山里的化史协调起来,才能揭示词义的历史(威廉·汤姆逊人能用山里、山外表示方向,却可以不考虑东、西、南、[收稿日期]2000-06-27[作者简介]马清华(1964-),男,温州师院语义研究中心,副教授。·78·北(平洪1999)。在社会方面,阶级分化和职业专门化、为表面上同一的印象下常常隐藏着知觉、感情、伦理、生产产品而建立的多样化技术体系、巨大建筑物的建造、文化观念的差异,英语中凶恶恐怖的dragon(龙),在香港历法的发展、政治组织
7、的复杂化、生产流通等经济结构的英语里却是仁慈可敬的(王守元1999)。梅耶说,印欧语变化、大规模体系化宗教制度的产生、学问和艺术的发达中表father的词在语源上虽有广泛同一性,但语义价值从等等,这些社会事实和文化特色都无不反映在语言的语来是不同的(Ullmann,S:1964)。汇体系上。2、激情。一种社会集团的专门语汇向别的集团移Darmesteter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指出,制度、文物等动,移动后的语汇叫社会借词(Guiraud,P.;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