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用)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用)

ID:39278666

大小:38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9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用)_第1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用)_第2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用)_第3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用)_第4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分析理解特殊句式。2.领会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教学重点:根据要求找出能体现时代背景的句子并分析,从隐士-----孔子的言行差异中体会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分析孔子孤独、寂寞于乱世,却锲而不舍地追求道的品德。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语》第四专题“知其不可而为之”。我们换一种方法来学习,我们请几个声音比较响亮的同学来上课。二.阅读理解“知其不

2、可而为之”,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判断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一)14.211.朗读、翻译2.重点掌握以下词语:弑:杀君朝:朝见,动词讨:出兵讨伐以:因为之:到3.给下面两个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告(之)于哀公(子)之三子告,(三子)不可4.提问:按理来说,陈成子杀简公,哀公应该早就知道这件事,但他却没表示要出兵,为何?因为当时的鲁国公室衰微,私室强大,三桓握有实权,以致国君没有实际的决断权。提问:明知如此,为何孔子还要如此隆重地请求鲁哀公出兵讨伐呢?在孔子的观念中,臣子应有自己的本分,应依礼行事,他曾

3、说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更何况竟然有人弑君,那就是冒天下大不韪。此种行径应该天下群起而攻之,不仅是为了简公,还为鲁哀公的统治,甚至为了天下的君主统治的秩序。这是孔子“礼”的体现。提问:孔子做了什么?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诉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内心世界?在陈成子弑君后,孔子反复申诉报告,要求出兵讨伐无道。直呼陈成子为“陈恒”,体现了孔子的愤怒。《论语》选修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6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沐浴就是斋戒,古代在举行祭

4、祀或其他典礼前进行斋戒,包括沐浴、洁食、禁欲,以示庄重和虔诚。这说明孔子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反复申诉,说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责任来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知道自己的报告不能为鲁国君臣的认可,突出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反复申诉反映了孔子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二)18.51.朗读、翻译2.掌握重点词语歌:唱歌,动词谏:挽回追:赶上,及已而:算了,罢了殆:危险下:下车,动词趋:快步走辟:通“避”,避开3.一个句子,补上省略成分(接舆)趋而辟之,(子)不得与之言4.提问:面

5、对当时社会的无道,精英分子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孔子和接舆就是两种不同的代表,你能从这则文字中体会出孔子的孤独、寂寞么?接舆是一个隐者的代表,他们一样担忧祖国的命运和未来,但他们认识到时代的无法挽回,采用了消极避世的态度。孔子明白他们的心理,很想和他们交流,但是得不到他们的理解。身处乱世,自己的主张得不到社会普通人的认可,这可以理解,最可怕的是连社会上所谓的精英都不能理解自己。由此可见,孔子的内心是多么的失落和孤独无奈呀!提问: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

6、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三)18.61.朗读、翻译2.重点词语耦:两人并排耕作使:让问津:问渡口,后引申为询问执舆者:驾马车的人与:通“欤”,吗是:这,这里代孔子滔滔:这里形容社会动乱皆是:都这样谁以:“谁与”,跟谁易:改革而:你辟人之世:逃避坏人的人(辟世之世)耰:下种覆土耙平辍:停止怃然:怅然的样子与:相处、和3.三个句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判断句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固定句式,与其……岂若……,与其……哪里比得上……鸟兽不可与(之)同群:省略句,丘不

7、与(之)易也:同上4.提问:第一位隐士的回答是什么意思?嘲讽孔子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提问:第二位隐士的回答是什么意思?现在世道动乱,政治黑暗,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你不应该再追随孔子,而应该追随那些隐士。《论语》选修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6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教案(四)18.71.朗读、翻译2.重点词语丈人:老人以:用荷:动词,担、扛四体:四肢植:立起芸:通“耘”,耕耘拱:双手下垂而立,比喻恭敬止:留宿食:给食,使……吃见:使……见明日:第二天反:通“返”,返回行:出门义:宜节:

8、礼节废:废弃如之何:怎么能洁:使……纯洁大伦:重要的人际关系,这里引申为君臣之义行:实行3.几个句子子路行,以(之)告(子):省略句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判断句4.提问:如何理解“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是对孔子一味周游求仕,不事生产的讽刺。提问:子路最后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说明孔子及其弟子都知道了自己的主张是无法实行了。请问,子路是从哪里知道的?丈人是个精英,他懂得礼——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他懂得长幼有节,但是他不仕,废“君臣之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