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76917
大小:1.92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9-06-29
《信息化促进教学改革与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信息化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央电教馆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研究员内容提纲1.面向未来的中国教学信息化1.1.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使命教育是信息技术应用最广泛领域之一,近十年迅速发展的多媒体交互、虚拟现实、社会软件和社会网络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最新技术在未来10年中将广泛应用于教育的各个方面。1.1.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实施素质教育、
2、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中的深入应用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学信息化发展框架﹔实现有效教学的教学信息化应用模式﹔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学校教学信息化的评价﹔1.2.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涵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与特征教学信息化是一个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年出版的《教育领域的信息通讯技术》根据教和学、发展计划与政策、装备与资源、对课程的理解、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评价、交流等七个维度的特征把教学信息化划分为形成、应用、融合、革新四个阶段,参见《表1教学信
3、息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与特征》1.2.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涵我国教学信息化总体上处于应用阶段向融合阶段的过渡,和发达国家处于融合阶段向革新阶段过渡差距大约5-10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各项目标的贯彻落实,预期在未来5-10年将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全面进入融合阶段,个别先进地区和部分学校将进入革新阶段。1.2.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涵我国教学信息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明显不平衡,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数字化教学资源已进入学校,但尚未全部做到“走进课堂
4、”,基本上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在个别环节开展了学生为中心教学课堂的试验。这一层次的学校约占全部中小学的80%。第二层次,多媒体设备已进入课堂,实现了班级多媒体教学,正在为实现应用数字化资源教学常态化努力。这一层次的学校约占全部中小学的15%。第三层次,在已实现应用数字化资源教学常态化的基础上,正在探索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这一层次的学校约占全部中小学的5%。第四层次,在个别的示范性学校中,正在开展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建设全方位的数字化学校的实验,努力探索革新型学校
5、的发展模式。我国教学信息化的四个层次1.2.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涵教学信息化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内涵,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初始阶段,信息技术往往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支持现有的各种教学方式,并未涉及到教学系统自身的改革。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教学信息化的内涵,不能仅仅把技术视为服务于现有教学模式下的手段和工具,而是要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全面改革,使之成为教学创新的平台。新时期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内涵1.2.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涵在发展新阶段,教学信息化赋予新时代教学的8个特征﹕以学生
6、的发展为本,把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发展21世纪能力作为教学信息化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从示范课、展示课拓展至学校课程层面,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常态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改革“推进器”的作用﹔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和各种交互的学习工具和软件进课堂,创建发现问题和分析解決问题的环境,师生交互的环境,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的环境,学生差异化学习的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育。提供应用技术促进学习的支架和工具,对全体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开展学习诊断和有针对性地辅导,形成学习困难学
7、生的帮助机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2.教学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发展内涵在发展新阶段,教学信息化赋予新时代教学的8个特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解决真实世界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決问题的实践能力﹔应用网络学习社区建设更广泛的学生与学生、教师、社会的新的交流渠道和交流关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探究、交流和表达能力;建立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和反馈的新机制,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网上自主远程学习,增强学习的选择性,促进学生
8、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1.3教学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路线图1.加快学校基础信息设施建设,全面接入互联网,实现每个教室的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多媒体远程教育设备进班级﹔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实现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教学的常态化﹔2.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构建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努力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