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传文学

司马迁与史传文学

ID:39271684

大小:1.61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6-29

司马迁与史传文学_第1页
司马迁与史传文学_第2页
司马迁与史传文学_第3页
司马迁与史传文学_第4页
司马迁与史传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司马迁与史传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司马迁与史传文学一、史传文学的产生(1)时代的需要(2)史学和文学的渊源二、司马迁与《史记》(1)司马迁的生平(约前145-前87?)字子长1二十岁之前:耕牧、受学阶段2二十至四十七岁:三次远游、世袭太史令、改历、写《史记》3四十八岁至去世:系狱、受宫刑、继续写《史记》司马迁祠影响《史记》创作的几个因素:1)史官家庭的熏陶,太史令的便利,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和史料基础;2)三次远游,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集了许多民间史料;3)“李陵之祸”使其认识到武帝的横暴、法吏的残忍和上层社会的冷酷,增加了思想的进步性和倾向性。攻读、游历、遗命、蒙辱,这种特殊的生活遭际人生道路,成就

2、了司马迁的史才、史德、史胆、史识,使他具备了完成伟大历史巨著的主客观条件,创造出了充满生机、活力、浪漫精神和斗争精神的千古不朽的杰作。(2)司马迁的思想儒、黄老、(董仲舒)新儒学《史记》中:1)唯物主义因素2)进步的社会理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思想究天人之际: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司马迁继承了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他反对以天道干预人事,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天属于自然现象,与人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种观点与汉武帝所提倡的儒学正宗的所谓“天人感应”学说相对立。通古今之变: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司马迁对于历史上出

3、现的政治改革,总是采取称赞的态度;在研究历史时,注意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成一家之言: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司马迁写《史记》,窃比《春秋》寄寓理想于其中,他的理想也是靠历史事实的叙述来体现的。(3)创作:《史记》《报任安书》《感士不遇赋》(4)《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1)体例:共130篇,其中12本纪(帝王史)、30世家(诸侯史)、70列传(人物志)、10表(系时事)、8书(详制度)。纪传体——“以人系事”,

4、即用人物纪传来反映历史内容的史书体例。由司马迁首创,代表是《史记》。《史记》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以上六种体例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照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2)思想内容求实存真采善贬恶“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班固)1、暴露统治阶级

5、的丑恶面目《高祖本纪》:刘邦贪酒好色的流氓品质和残忍本性;《吕太后本纪》:吕后阴险毒辣;《酷吏列传》:官吏的暴虐。2、热情歌颂敢于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陈涉世家》:“首事”作用,“天下之端,自涉发难”。《项羽本纪》:“号为霸王”,“政由羽出”。3、颂扬一些中下层人物的可贵品质和智慧才能《李将军列传》:“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刺客列传》:反抗强暴的侠义精神;《游侠列传》:见义勇为和廉洁退让的高贵品质;《廉颇蔺相如列传》:勇敢爱国、深明大义的精神3)文学成就1、人物:把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的形象性结合,成功地塑造了各类型人物。有历代帝王、贵族、官僚,还有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特别是出身

6、贫寒的农民、小商人、士人等。A.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重大事件突出人物:如《项羽本纪》B.运用“互见法”:即把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他本人的传记里,而写入他人的传记中。这样做,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既不损害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又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如“鸿门宴”C.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如陈涉、项羽、刘邦D.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和小故事刻画人物:如项羽文学成就《史记》写人物的原则:A.“形”与“神”的统一;B.实录与夸张的统一;C.人物的言行渗透着作者的爱憎感情。a.对人物和事件的直接评论;b.通过人物言行的细致描写,表现自己的爱憎

7、;c.借旁人的言论表达自己的感情。2、情节:运用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戏剧性展现历史的发展。如“鸿门宴”。3、语言:A.人物语言个性化;B.叙述语言通俗、简洁、富于感情;C.常用口语、民谣、谚语、俗语。4、结构:讲究和多样化《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葛洪《西京杂记》:“司马迁发愤作《史记》百三十篇,先达称为良史之才。……及其序屈原、贾谊,词旨抑扬,悲而不伤,亦近代之伟才。”鲁迅《汉文学史要纲》:况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弄臣,寄心纸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