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55485
大小:349.2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8
《从文化学角度解读南宋寿词的勃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从文化学角度解读南宋寿词的勃兴李红霞(深圳大学中文系,广东深圳518060)摘要:本文从南宋朝野上下的祝寿风尚、理学思潮的影响、文人结社酬唱等外部环境和词体文学自身特点出发,全面系统地审视了南宋寿词繁盛的社会文化成因,藉以寻绎南宋寿词的价值及宋代社会政治、文化状况的某些精神特质。关键词:寿词;理学;结社;词体文学中图分类号:1207.23文献标识码:A祝寿是一种以封建伦常观念为思想根底、以喜庆祥和为基调的风俗行为。其生成发展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积淀。原始先民有感于死亡的威胁而祭天法祖,向神灵祈求
2、福寿,寿辞作为这种泛生命意识人生仪礼的伴生姐妹随之萌生。此后,统治者为满足其本能的享乐意识与虚幻的长生欲求而大兴祝寿庆典,使带有歌功颂德性质的寿诗配合着专用乐歌得以流延不绝。但总体看来。南宋以前寿诗大多限于庙堂,民间鄙而不传,所以寿体文学创作并不繁盛,成就也不突出。到了南宋,一向以柔婉雅正为宗的词体文学开始与祝寿这种世俗伦理情调的生活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因此,从文化学角度探讨南宋寿词炽盛的历史文化土壤,既有利于解读其勃兴之因,同时对我们了解词的多样性审美功效也不无裨益。一、朝野上
3、下的祝寿风尚是南宋寿词勃兴的最直接渊薮。寿词是祝寿庆生风俗行为的表征和产物。作为祝寿礼俗这一社会现象的副产品,祝寿之举并非始于南宋,从《诗经·小雅》中的《南山有台》、《楚茨》、《天保》以及《周颂·载见》、《商颂·烈祖》等祈求延寿保祚的描写可知。祝寿活动及寿诗创作由来已久,以后历朝犹存。不过,史料充分表明,南宋寿词创作之盛是过去任何一个时期所难以企及的,其涉及词家之众,词作之丰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构成词坛一大景观。据《全宋词》和《全宋词补辑》统计,南宋寿词约为2347首,约占宋词总数的1/10;词家涉及有姓
4、名可考的词家约400人,其中魏了翁以一百首寿词而位居众家之首。寿词创作如此之众,以至一些词人别集中已列有《贺生辰》、《寿词》的类目,张炎《词源·杂论》和沈义父《乐府指迷·寿曲》中还特别评述了寿词创作,这些无不说明了南宋寿词繁盛的事实。风行一时的南宋寿词创作并非仅是纯粹的艺术活动,更主要是一种风俗行为,其产生与南宋偏安王朝的享乐风气密切相关。金兵的铁蹄踏碎了北宋统治者的繁华梦,偏安的南宋王朝不仅不思收复中原.反而在屈辱的隆兴和议后沉醉于文恬武嬉的侈糜中。南宋偏安的局面、衰败的国势、畸形繁华的城市经济,使得精
5、神空虚的统治者更狂热恣肆地及时行乐,社会上的享乐风气愈演愈烈。凭借江南富庶的物产和长江屏障,统治阶级蓄足其势,逞其声色之好,终日歌舞尽欢,京都临安这个“销金锅儿”更是遍吹“东都遗风”。无论皇家庆典还是民间娱乐,规模、排场均胜似当年。绍兴十二年朝廷恢复了废弃的礼乐制度。开乐禁、置教坊,为恣意享乐大开方便之门。祝寿这种需借乐舞以添彩助兴的喜庆活动,其盛况不难推知。朝野酣嬉,风俗侈糜也日甚一日,“士大夫皆厌厌无气”。表面的歌舞升平与现实的危机四伏,文人士大夫只有蜷缩在自我的小天地里,借觥筹交错的祝寿或自寿活动,
6、来宣泄生命价值无从实现的万方数据128《江准论坛}2004年第3期苦闷,来掩饰山雨欲来的恐慌。从这个意义上说,南宋寿词中所表现的享乐意识,也是政治衰败、社会心理的软弱造成的必然结果。与前代相比,南渡后的宫廷祝寿活动更为频繁,几乎每个皇帝都以自己的诞辰来命名一个“圣节”.又称“天节”。据《东京梦华录》卷九注载,每到这一天,宫中都要举行盛大的祝寿庆典,朝臣上殿祝寿.进献寿酒,然后皇帝赐宴,乐工歌妓致语奏乐,歌舞相庆。这种圣节祝寿之风至孝宗乾道、淳熙朝达到高潮,直到理宗、度宗朝依然盛行。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追怀
7、孝宗为高宗庆寿盛典时写道:“寿皇圣孝.冠绝古今,承颜古今,承颜两宫,以天下养,一时盛事,莫大于庆寿之典。”①当时的情形是“四方万姓.不远千里,快睹盛事,都民垂白之老,喜极有至泣下者。”孝宗奉亲寿老的“圣孝”之举,竟引“都人倾城。尽出观瞻,赞叹圣孝”②,足见风气人人之深。上所行者,下必如风过草偃般影从。《齐东野语》卷12“贾相寿词”条载:“贾师宪当国日,⋯⋯每岁八月八日生辰,四方善颂者以数千计。悉俾翘馆腊考,以第甲乙,--He传颂,为之纸贵,然皆谄词呓语耳。”从每年为权臣贾似道所作的“以数千计”的祝寿献词可
8、以窥知.当时祝寿以献寿词助兴添雅风尚十分流行,无怪乎许昂霄说:“南渡以后,最多介寿之词。”③可见,祝寿风气的兴盛直接促动并影响了南宋寿词创作的激增,寿词的创作又为世俗祝寿活动涂上了一层高雅的色调。但由于寿词自身的现实功利要求以及词家内在精神世界的狭促内敛,故而寿词创作也殊无新意。谢章铤日:“竹姹云:‘宣政而后,士大夫争为献寿之词,连篇累牍,殊无意味。”’④二、理学思潮的影响是南宋寿词勃兴的思想动因。中国传统伦理意识体现着尊亲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